桑菊饮的作用与功效、方歌_桑叶菊花泡水喝的好处功效作用

浏览 8

文章目录

一、桑菊共成桑菊饮

二、发散风热药桑叶

发散风热药菊花

桑菊共成桑菊饮

清朝乾隆年间,江苏淮阴的吴塘(字配珩,号鞠通,1758~1863),因感于父病早逝,时仅19岁的他悲愤异常,发出了“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的感慨。他认为,为人子而不懂得医学,就无法尽孝,于是立志学医。四年后,其侄患喉疾,延请他医,施治无效,病反加重,最后竟然全身泛发黄疸而死。吴鞠通恨自己学医未成,深感锥心疾首,继之更加发奋读书,精究医术,终成温病大家。他在《温病条辨》中留下了许多实用名方,如银翘散、桑菊饮、清营汤等。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这是桑菊饮的方歌。“桑叶一菊花”药对配伍成为本方中的主药。此方中用桑叶与菊花配伍,功擅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

“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6条)“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55条)——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桑菊饮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等症。

吴鞠通认为,温热邪气从口鼻而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桑菊饮治疗的咳嗽是风热邪气损伤肺络而引起的,发病初期以咳嗽为主要表现。感伤邪气较轻,所以身热、口渴,其病在肺部,病性属热,病机为肺失清肃、宣降失常、津液不布,主要表现为咽痒发紧、咳嗽痰少、口渴咽干等症。

本方是主治风热咳嗽轻证的常用方剂。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证治要点。对于风寒咳嗽,则不宜使用。方中主要药物均属轻清宣透之品,故不宜久煎。

这样的轻清之方,却是极容易被人忽视的。

辛凉清热治温病。进入21世纪以来,流感的暴发让人们对中医治疗瘟疫的经验给予了重视。而桑菊饮正是中医辛凉三剂之一。所谓辛凉三剂是辛凉法的代表方,包括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轻剂桑菊饮和辛凉重剂白虎汤,其中银翘散、桑菊饮为辛凉解表剂,治邪在卫分。而桑菊饮清热力和解表力都不及银翘散,故称辛凉轻剂。方由药成,正体现了组方中菊花、桑叶的轻清上浮之性。

桑菊饮是一剂典型的流行性感冒预防良方,主要可用在流感刚刚爆发,身体还没有完全发烧,发热,咳嗽也不严重的情况下饮用。

SARS、 H1 N1等的暴发,让中医瘟疫理论受到空前的重视。想想汗牛充栋的那些中药成方,并非无用,非其时也。

细研桑菊饮,不能不溯及吴鞠通《临证指南医案·咳嗽》18案——伏暑门周姓案:壬戌年八月十六日,周姓十四岁患儿“伏暑内发,新凉外加”,治疗过程中,由案中方去象贝,加桑叶、菊花、芦根而成,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咳甚痰艰”,吴氏针对“肺中余邪”,因“菊花能补金水二脏,故用之以补其不足”。

桑菊饮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属风热犯肺之轻证者。扩大应用应当注意其药物加减:如治疗流行性结膜炎可加白蒺藜、决明子、夏枯草;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可加牛蒡子、土牛膝等。

发散风热药桑叶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树叶,全国各地多有分布。沧海桑田,不识桑叶者,是否会让人觉得其生活经历显得太过贫乏?

桑叶入药,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常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由于一般认为“冬至后采者良”,所以药材须经霜后采收,处方用药时常写作“冬桑叶”或“霜桑叶”

治疗感冒咳嗽时常用到桑叶,如治风热感冒的常用方桑菊饮中,用桑叶与菊花、连翘、薄荷、苦杏仁配伍使用。对于燥热伤肺,咳嗽咽干之症,可用桑叶与苦杏仁、麦冬、石膏等配伍,方如清燥救肺汤。在用于治疗高血压时,桑叶也是常用之品: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昏目眩,可与菊花、钩藤等配伍;而对于肝肾不足型,目视昏花,或肢体麻木,可用桑叶与黑芝麻等份,制成蜜丸,即为成方桑麻丸,常服能强筋骨,乌须发,悦颜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头晕耳鸣、肢体麻木有很好的疗效。

桑叶用于明目,可内服可外洗。桑叶与菊花、决明子等同用,内服治风热目赤涩痛。单用桑叶煎汤外洗,可治风眼泪下。据《本草纲目》载:昔武胜将军宋忠孚患青盲(青光眼)二十年,用桑叶烧存性,于瓷器内水煎,倾出药液,温热洗目,二年目明如故。对沙眼目赤目痒,可先将桑叶煎汤去渣,再加入芒硝溶化,乘热熏洗。清代梁章钜《浪迹丛谈》卷八载其自用此方治目肿,亦得效验:

“皮硝桑叶汤:余偶患目肿,童石塘郡丞濂见之曰:‘何不用药水洗?’余曰:‘我每日早起,必用洗面盆中热水泼眼至一二百下。又常用桑叶煎汤洗之,仍有此患何也?'石塘曰:‘桑叶水须加皮硝,一同浓煎洗之,方有效。'如法果愈。'

桑叶明目的功用被清宫御医多次运用于为晚年的慈禧太后(1835一1908)治疗眼疾,剂型有小蜜丸有膏滋,而且内服外用(洗)并举。用桑叶之时,多仅配菊花同用,清宫档案有明确记载(见《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如:

“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张仲元谨拟:老佛爷明目延龄丸。霜桑叶二钱,菊花二钱。共研极细面,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钱,白开水送服。”

药仅两味,清热散风、平肝明目。为了方便服用,御医制有同名同方的药丸与膏滋,令慈禧交替服用。同年(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七日,另一御医姚宝生仍沿用上方,但加用了羚羊角、生地黄等药,制成加味明目延龄丸。慈禧有时又单用桑叶,或加用菊花,水煎后洗目。内服外用并举,长期使用。

桑叶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象皮肿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对老年更年期综合征烘热汗出,用桑叶研末,空腹米汤送服,疗效颇佳。

发散风热药菊花

菊科植物的菊以其干燥头状花序人药。按药材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药用菊花主要分为四个品种,即亳菊、滁菊、贡菊、杭菊。亳菊主产安徽亳州,品质最佳。滁菊主产安徽滁县,有“金心玉瓣,翠蒂名香”之誉。贡菊产于安徽的歙县,又称徽菊。杭菊主产于浙江桐乡等地,由于古代商贸中浙江桐乡所产的菊花冠以“杭州”之名而形成的。杭菊又有杭白菊与杭黄菊之分。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其轻清凉散,甘凉益阴,苦可泄热,故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能,久服延年益寿。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疏风清热:用于感冒风热,头痛,眩晕,目赤,咳嗽等,常配桑叶、薄荷、金银花同用。辛凉疏散的桑菊饮在下面单独解说。治疗风热头痛,用菊花、川芎、生石膏等份为末,名菊芎散。治疗目赤肿痛,常配蝉蜕、防风、生地黄等同用。将菊花去蒂晒干,磨成粉,与米同煮粥,即成食疗的“菊花粥”,夏季服用可防治风热头痛、肝火目赤、眩晕耳鸣,久服耳目聪明,有醒脑提神的效果。

养肝明目:对于肝肾不足,肝血不能养目所致的视物昏暗,菊花可配伍枸杞子等,如杞菊地黄丸。

“一枕清风伴人眠”,菊花可作药枕,以外治养生而益人。“采菊缝枕囊,余香满室生。”

“寄采菊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闭幽香。”诗句中描述的菊花枕,竟能让多产的诗人陆游“唤回四十三年梦”口菊花枕既可助眠,又能明目。《菊花枕子歌》的作者南宋林亦之,闭门读书二十年,弄得老眼昏花,秉烛夜读,竟连虫、鱼等字也分不清了。后用菊花枕伴眠,居然返老还童,又能读蝇头小字了。所以他把菊花枕赞为“青囊第一品”“故人所说菊花枕,似把冰丸月下饮。秋水一双明炯炯,数在青囊第一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