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的作用与功效禁忌_桑叶的应用注意事项

浏览 7

文章目录

一、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二、桑叶的禁忌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应用讲记

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桑叶甘寒质轻,轻清疏散,虽疏散风热作用较为缓和,但又能清肺热、润肺燥,故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热犯肺,发热、咽痒、咳嗽等症,常与菊花相须为用,并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药,如《温病条辨》桑菊饮。一般用量为6~10 g。

2.用于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桑叶苦寒清泄肺热,甘寒凉润肺燥,故可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而黏稠,或干咳少痰,咽痒等症。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温病条辨》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如《医门法律》清燥救肺汤。

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张玉珍教授治外感咳嗽的主要用药宗旨是:宣散祛邪,主要是桑叶、薄荷。既然是风寒为患,依理当辛温解表,何以桑叶、薄荷轻清宣透?

张老认为今之患儿与古往不同,往往饮食肥甘有余,衣着温厚太过。肥甘有余则易积痰内生,温厚太过则易郁闭生热,故体质多偏于阳盛,所以风寒外袭,虽为阴邪,却易从热化,内闭肺气,引发伏痰,这种病机变化决定小儿咳嗽初发多伴有发热症状或先发热而后咳嗽发作。此时若再行辛温发散,必致稚阴倍伤,阳无根舍,终为阴阳两虚,这恰恰正是临床上经常出现的用其药无其效,或初用有效,继则重感邪气的情况。病情加剧又添盗汗的病机所在。因此张老一般不用辛温,而采用桑叶、薄荷轻清宣透,达邪外出而不伤阴。再配以宣肺止咳祛痰之杏仁、桔梗,共理肺气,使之宣降调和,邪去咳止。一般用量为6~10 g。

3.用于肝阳上亢

桑叶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故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头重脚轻,烦躁易怒者,常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平抑肝阳药同用。

著名中医学家孙朝宗教授擅用桑叶平肝风。孙老认为,桑叶一药,苦甘而寒,入肝肺二经,功可祛风清热,凉血明目,《重庆堂随笔》:“桑叶……息内风而除头痛,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己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由于肝热者尤为要药。”

孙师认为:“桑叶少用则清肺,多用则平肝泻肝,因桑得其星之精,其主风,风气通于肝,故桑叶善平肝风、泄肝热。”临证中每每重用桑叶30~60 g,治疗肝热风旋之目昏脑胀、耳鸣头摇、项强抽搐,以及木火刑金之咳嗽、咳血等症。

4.用于目赤昏花

桑叶既能疏散风热,又苦寒入肝能清泄肝热,且甘润益阴以明目,故常用治风热上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可配伍菊花、蝉蜕、夏枯草、决明子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之品。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常配伍滋补精血之黑芝麻,如《寿世保元》扶桑至宝丹。若肝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本品亦可与菊花、石决明、夏枯草等清肝药同用。一般用量为10~15 g。

5.用于止汗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琦认为,桑叶为止汗良药。《本草撮要》言:“桑叶……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冶盗汗。”《删补颐生微论》亦云:

“桑白皮……叶可止汗,去风。”再如《辨证录》之敛汗汤,以桑叶、五味子、黄芪、麦冬用治大病后,气虚不固,遍体汗出淋漓。《傅青主男科·虚痨门·血虚面色黄瘦》篇亦取桑叶补阴生血之妙,用治血虚之出汗、盗汗、夜卧常醒等症。桑叶,苦寒降火,气味清香,既有疏风之力,又有燥湿胜湿之性,故治疗湿汗、热盛汗出亦为其所长。临证湿热蕴蒸之慢性前列腺炎或阴虚火旺之糖尿病性阳痿患者,可见阴囊潮湿,甚至阴汗淋漓,常辨证加入桑叶止汗,常用量15 g 左右。

北京名老中医魏龙骧对于桑叶止汗有较深的体会。1973年冬,有一司机陈某,年35岁,因久苦汗证,来魏老院中医科就诊,自述,每在夜12时左右,即汗出如洗,枕被尽湿,夜夜如此,无日或爽,症己经年,医治罔效。其特点:夜溺时,必如冷风袭人,皮肤粟起,内则若有热流上冲,旋即头眩欲仆,摇摇不能自持。兼见口苦、音嘶、小便短赤等症。脉细微而数,舌质淡红。

从症而论,溺主膀胱足太阳一经,外应皮毛,其脉上行至头络脑,故小便黄,溺时恶风,或见头眩。据《金匮要略》百合病篇,溺时浙然者,但头眩者,皆述及之。病之所苦在夜汗,求愈之迫者在此,他症未介意焉,问之始得。重点问医者务在止汗,方可偿其所愿。“百合”一证,时人颇多比类神经官能症。凡病人之见神经官能症,中医视之又半属营卫失和使然。如《伤寒论》:“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宜桂枝汤。”病人脏无他病,其非形体实质之病变可知,盖所指亦即神经官能症也。依症立方,投桂枝汤。是方兼具平冲逆、障风袭、止汗出三症之用。以“百合滑石代赭汤”。百合滋而润之,滑石清而利之,赭石重而镇之,以其有口苦、音嘶、小便短赤、头眩上逆诸症故也。汤药之外,嘱病人每日吞干桑叶末9 g,米汤下之。

上方三进,夜汗顿止,续服五剂,虚热上冲,浙然恶风,头眩欲仆诸症悉蠲。

后以益气养阴,清轻调理之味以善其后。

魏老治此证,尚属称意,故津津乐道,偶逢医友,尝谈及之。友人曰:“君一矢人彀,诸候皆中,理法井然,原无可厚非,可谓善用“经方”者矣。然尚有疑点存焉,患者夜汗长达一年之久,乃宿恙也,非比时病,今三投剂而汗顿止,桂枝汤有止汗之功,其奏效吾恐未必竟能如此之速。然则,止汗之功,其赖一味桑叶之力,是耶非耶,望君审之!”盖余用桑叶亦有其来历,曾偶阅一《笔记》载,严州有僧,每就枕则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愈,监寺教以霜桑叶焙末,米汤下二钱,数日遂愈。读之,以为出于小说家言,未足为据,过眼即逝。今适遇此症,不妨一试,故尾之方末。私念余处方俱见经典。辨证尚能自圆其理,其中止汗之效,乃桂枝汤调和营卫必然之结果,微微桑叶不足道也。医友之言,余仍疑信参半。不逾月,又连遇夜汗者数起。为穷其究竟,不杂他药,独取桑叶一味。不期,信手拈来,皆成妙用,无不应手。曩之,不为余所重视者,既屡经实践,则桑叶之止夜汗,自是始确信不复疑矣。言念及此,想桑叶有知,定必指余而斥曰:“尔老医,何贵桂之赫赫,而贱桑之默默。同一药也,其幸功者居首位,实力者止末席,何遭汝之歧视,乃至于此。”果尔,余必为之郝然而退。寄语世之独重经方而轻中草药者,亦可以余为鉴矣。

6.用于脱发

桑叶《串雅外编》曾用桑叶7片,每日洗之,治眉毛脱落,胡须脱落。《串雅内编》之“黑发仙丹”则用熟地黄、万年青、桑椹、黑芝麻、山药、川花椒、白果、白术、生何首乌、五味子、乌头皮、胡桃仁等配伍,以桑叶为君治脱发、白发。《寿世保元》引胡僧方之扶桑至宝丹用桑叶、白蜜各500 g,黑芝麻120 g治白发、头眩目花、迎风流泪、皮肢粗糙、便秘等症。《石室秘录》《备急千金要方》

也有用桑叶治头发不长之记载。文献报道桑叶和桑枝对家兔及绵羊毛有显著的养毛效果,且有杀菌作用。可能桑叶对某些原因引起的眉毛脱落有促进其再生作用,现代医者曾在《中医药信息报》提供了桑叶治脱发之验方。

国医大师颜德馨应用桑叶心得

桑叶清肺泻胃,凉血燥湿,祛风明目,晚清颇为盛行。桑菊饮举为君药,成为时方要药,江浙一带治热性病喜用“霜桑叶”,以其经霜后凉血清热之力更著,又有“饭桑叶”者,乃置饭锅上蒸制而成,去其散风之力,而取其轻清扬上,善治头目诸病。时医多赏用之,颜老临床探索其奧,尚有以下妙用。

(1)治疗盗汗:《医学入门》云:“思虑过度,以致心孔独有汗出者……青霜第二番叶,带霜采阴干,或焙为末,米饮调服。”盖“阳加于阴谓之汗”,桑叶清凉能抑阳益阴,而走表卫,故有此效。临床用之诚验。如乡妇王氏,年六十,盗汗已两年余,询其别无所苦,饮食如常,惟觉精神疲乏,始用益气固表,继用滋阴降火均无效,后以霜桑叶研末,米饮调服1 g,早晚各服1次,半月已愈,终未复发。先师秦伯未先生,亦喜以此味治头面出汗(俗称蒸笼头),皆有渊源。

(2)治疗阴虚内热证:又罹新感,寒热往来不宜柴胡之辛散,先严亦鲁公喜以桑叶与牡丹皮同用以代柴胡,乃仿叶桂手笔。用之每多应手,他如血家新感与经期寒热亦用此法,防止热入血室,盖桑叶清凉善入血分,携邪外出,轻清以去实,从而血络安宁,微汗而解,引为心法。

(3)用作引经药:临床治脸部色素沉着,用血府逐瘀汤清荣化瘀,佐以桑叶(桑皮)引经入肺,取肺主皮毛之义,治急慢性肾炎方中,常以桑叶或桑皮为使,引经入肺,提壶揭盖,以畅水源,有利于利尿退肿。肺与大肠相表里,治老年性便秘,用桑皮宣畅肺气,有利更衣,此法多验。

(4)世传验方:经验证者如《圣济录》治吐血不止,晚桑叶焙研,凉茶服三钱。

《备急千金要方》治头发不长,用桑叶、麻叶煮泔水沐之。《集间方》治风眼下泪,用腊月不落霜叶煎汤,日日温洗。或与黑芝麻为丸,治高血压、头晕目眩、风湿麻痹皮肤甲错等,常用不衰。

(5)民间以霜桑叶阴干制枕:能治头晕目糊,安神入眠,确有效果,早开“药枕”之先河矣。

桑叶的禁忌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主治】风热表证,温病卫分证,肺热咳嗽,燥热咳嗽,目赤涩痛,目暗不明。

【临证运用禁忌】

◎桑叶性寒,故凡腹部阴寒、内无实热,大便溏泻,风寒咳嗽者,皆忌服。

◎凡肝燥者,皆禁用。

◎凡银屑病患者,皆慎用桑叶及其制品。

【临证应用注意】

◎有人认为,桑叶中含有某些氨基酸成分,能刺激胰岛的分泌而降低血糖,故低血糖患者宜慎用。

◎桑叶蜜制后,能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用,故肺燥咳嗽者多用蜜制桑叶。

◎严格掌握剂量,依据病情及个体剂量化用药,一般用量不可超过15克,超剂量使用应谨慎。

◎清肝热宜生用,清肺热宜炙用。

【临证用量注意】一般用量6~12克,水煎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