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食物的升降浮沉

浏览 9

升降浮沉理论也是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四气五味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即每种中药或食物作用于人体后对机体的脏腑、气血津液或病位、病势所产生的作用趋向。

临床上各种疾病常表现出不同的病势,如呕吐、呃逆、喘息为向上的病势,泻痢、崩漏、脱肛为向下的病势,盗汗、自汗为向外的病势,里实便秘为在里的病势等。消除或改善这些病症的药食,相对来说需要分别具有升降或浮沉等作用趋向。

升降浮沉理论即是历代医家根据不同的病位病势采用不同药物所取得的治疗效果而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升,指升提举陷;降,指下降平逆;浮,指上行发散;沉,指下行泄利。升浮与沉降是两种对立的作用趋向。

般来说,升浮药多质轻,味辛甘淡,气轻清淡薄,性多温热,主上行向外,具有升阳举陷、解散表邪、托毒排脓、涌吐开窍等功效,如紫苏叶、菊花、薄荷、葱白、桂枝、黄芪等,以花、叶、枝、皮多见。

沉降药多质重,味苦酸咸,浓厚雄烈,性多寒凉,主下行向里,具有泻下通便、清热降火、利水消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平喘固涩等功效,如龙骨、牡蛎、栀子、苏子、杏仁、白果、乌梅、山楂、代赭石等,以种子、果实、介壳、矿石多见。

少数药物的作用趋向表现为“双向性”,既能升浮,又可沉降,如生姜既能发汗解表亦可降逆止呕、温肺止咳。

食物的升降浮沉特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这与药食的炮制或烹调有关,药食欲其上升者,多以酒炒用;药食欲其下行,多用盐水炒用;药食欲其发散者,多以姜汁炒用;药食物欲其收敛者,多用醋炒用。即酒炒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此外,配伍药膳时除辨证施食,还应考虑四时脏腑气机的变化,如春夏宜加辛温升浮药食,秋冬宜加酸苦沉降药食,以顺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的时气特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