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寒便血医案及药方

浏览 7

黄芪建中汤治虚寒便血(1则)

丁某,男,32岁,浙江杭州人。

初诊:1994年2月22日。

主诉:反复胃脘疼痛伴黑样便6年,黑便再发1周。

诊查:患者6年前因劳作过久,饥而食冷饭而胃脘疼痛。之后,每逢受寒胃痛即作,入冬尤易发作,并于1990年12月1992年1月、1993年11月出现3次黑便,诊断为“出血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经治血止。本月14日上午,大便时又见黑色,遂作大便潜血试验,提示:“++”。经服止血药后,大便转黄。现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纳食不振,食入不舒,畏寒肢冷。近半年来体重减轻5千克左右,头感昏晕。面色淡白,形体偏瘦,舌质淡胖嫩,苔薄白,四肢不温,胃脘部轻压痛,脉细。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红蛋白73g/L大便潜血试验“+”。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中医诊断:①便血,②胃脘痛;证型:脾胃虚寒证。

西医诊断: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②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治则治法:温中和胃,益气摄血。

处方: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炒白术9克炙桂枝9克,炒白芍15克,仙鹤草30克,地榆炭12克,蒲公英15克,佛手片6克,炒延胡索10克,炒谷芽15克,炙甘草10克.5剂。

医嘱:宜食易消化柔软食物,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卧床休息。

二诊:大便潜血试验阴性,脘腹隐痛已除,神倦头昏,畏寒怕冷,夜寐不安,不易入睡。舌淡胖嫩,脉细弱。治仍益气温中和胃。

处方: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炒白术9克,炙桂枝9克,炒白芍15克,炒枣仁(杵)10克,夜交藤30克,蒲公英15克佛手片6克,代代花6克,仙鹤草30克,炒谷芽15克,炙甘草10克。5剂。

三诊:诸症好转,便血未作。治守原法,增损变通。

处方: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炒白术克,炙桂枝9克,炒白芍15克,熟地15克,仙鹤草30克,白茯苓12克,炒枣仁(杵)10克,夜交藤30克,蒲公英15克,佛手片6克,炙甘草10克。7剂。

随访:调治半年余,诸症未有发作。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红蛋白102g/L胃镜复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红色疤痕期),胃窦小弯轻度慢性萎缩性炎。

按语:本例因久患胃疾,胃体受损,脾胃阳气虚弱,胃络破损,气虚不摄,故而血溢脉外,从下便出,便血反复多次。脾胃不和,气血生化乏源,反复出血而成失血之体,生机不荣,故见形瘦、神疲、头昏、面白、舌淡、脉细。脾胃阳虚,阴寒内生,失于温煦,故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等症。证属脾胃虚寒,血失统摄。

治宜温中止血,方选黄芪建中汤加减。因虑其辛甘温热,阴阳格拒,血络不宁,故加蒲公英之苦甘寒凉,一则制约辛热之性二则行气和胃。用之适宜,确有一石二鸟之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