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加减应用(金匮要略)

浏览 8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个(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一升黄芪一两半。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之痿病。症见四肢筋脉弛缓,软弱无力,兼见腹中时时拘急疼痛,喜温喜按,少气懒言;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劳则愈甚,面色无华;或伴神疲乏力,肢体酸软,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随症加减】原方有加减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千金》黄芪建小汤又有人参二两。可供临床参考。《医宗金鉴》引魏荔彤说:“气虚者,加黄芪;津枯甚,加人参,以治虚劳里急。此言里急非单指里急之谓也,乃虚劳津不足腹痛之谓也。故名其方为建中,正所以扶持其中气,使渐生阴阳,达于营卫,布于肢体也。”

【方解】本方为小建中汤加黄芪组成。本方病证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肢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症虽不同,病本则一,总由中焦虚寒所致。治当温中补虚而兼养阴,和里缓急而能止痛。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在小建中汤中加用黄芪以益气建中之力,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自除。诸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本方即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名为黄芪建中汤,用法同小建中汤。功效:益气温中,补虚缓急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于“虚劳里急”外,更加“诸不足”三字,是虚劳的程度较小建中汤证更甚。宗“虚者补之”、“劳者温之”之旨,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益气补脾,则补益中土,温养脾胃之力较小建中汤优胜。

2.现代应用 中暑,小儿夏季热,乙脑,流脑,肺炎后期所致眩晕者。

3.历代名家的应用经验 著有《温热论》的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为黄芪建中汤治虚劳提出具体指征:①久病消瘦;②胃纳不佳,时寒时热,喘促短气,容易汗出;③脉虚无力;④有操劳过度史;⑤阴虚内热者忌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