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上海某大学讲课,有所大学的办公室的老师向我求助,说她母亲已经胃痛两个月了,胃部阵阵作痛,不论时间。去医院治疗没有明显的效果,自己用的中成药也没有效,正好我在,于是就见面帮助她分析了一下。
当时正好是冬天,老人整个人看上去精神萎靡不振。我诊脉,脉弦,这在中医里叫“肝木横逆克脾土”,又正逢天冷,北方人到南方受不了没有暖气的阴冷,所以胃会出现虚寒之症。
当时我犹豫了一下到底是先给她疏肝,还是温胃,因为这里面有个轻重缓急的问题,多少比例要拿捏。最后,我建议她服用中医的经典方子“黄芪建中汤”,两者兼顾。结果几天后她母亲胃部就不痛了,反馈效果不错。
在我遇到虚寒性胃病的患者时,“黄芪建中汤”是我的首选,这是我当年在东北和老中医学习抄方的时候,攒下的经验,尤其对胃溃疡,效果非常好。
我们的医圣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面,开首第一个方子,就是“桂枝汤”,这个方子非常简单,是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张仲景用“桂枝汤”,调理表虚寒证,也就是当患者正气不足,外寒来侵袭,桂枝汤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
此时患者的症状是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我们一直把“桂枝汤”当作是辛温解表、调和营卫的方剂,其实,我认为它是补脾胃、疏通营卫之气的通道。《黄帝内经》认为:
“营出中焦,卫出下焦”,这指的是营卫之气的来源和出行口径,当患者脾胃之气不足的时候,营卫之气就会出问题,所以用“桂枝汤”
启动脾胃功能,使得营卫之气的通道畅通,可以抵御外邪。
“桂枝汤”是补脾胃、疏通营卫之气运行通道的。张仲景把这个方子放在《伤寒论》第一个方子的位置,我想他是有这样的想法:
正气是关键,有了正气,才能去除邪气。
我在实践中,只要见到感冒的人,如果一动就出虚汗,而且怕风怕冷,手脚发凉,就要考虑用“桂枝汤”了,效果非常好。
我曾经讲过,中医会在一个基础方之上“盖楼”,我们来看看“桂枝汤”上如何“盖楼”。
张仲景把“桂枝汤”的芍药量翻倍,加上饴糖,则变成了一个彻底的补脾胃方子,叫“小建中汤”。
对于“小建中汤”,我们现在的用量一般是:桂枝9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个(掰开)、饴糖30克。
“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作用。治疗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舌淡苔白,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的症状。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小建中汤”在补脾的同时,还能平肝胆之气,因为桂枝可以疏肝之郁,白芍可以柔肝,这就等于安抚了肝胆之气,使得脾胃不受肝胆横逆之气的烦扰,所以起名叫“建中”。
我相信,这个“小建中汤”的起源应该是很早的,在《辅行诀》一书里面,有“大建中补脾汤”,就是“小建中汤”加上牛肉,《黄帝内经》里面曾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我们一直以为是泛指,其实,这是指导组方用药的法则,比如这个“补脾汤”,桂枝、白芍、炙甘草是药,其余的,饴糖为谷,大枣为果牛肉为畜,生姜为菜。
这是中医方剂最早的时候的某种规范,是药食同源的一种应用。
而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则变成了我们讲的“黄芪建中汤”。
配方:黄芪6克、饴糖30克、桂枝9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个(掰开)。
用法:把这六味药,以水五杯,熬剩两杯,去药渣,加入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早晚各服用一杯。
叮嘱:方子里面的黄芪,一般用炙黄芪,但是我习惯用生黄芪,不会上火。
此方治疗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证见腹中时时拘急疼痛,喜温喜按,少气懒言;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劳则愈甚,面色无华;或伴神疲乏力,肢体酸软,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黄芪建中汤”立方的宗旨,就是“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清代名医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说:“里急者,里虚脉急,腹中当引痛也。诸不足者,阴阳诸脉并俱不足,而眩、悸、喘、渴、失精、亡血等证相因而至也。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充虚塞空,则黄耆尤有专长也”而《金匮要略方义》说:“此方乃小建中汤加黄耆而成。黄耆为补气扶弱之品,得饴糖则甘温以益气,得桂枝则温阳以化气,得白芍又有益气和营之效。综合全方,其补虚益气之功优于小建中汤。”
这个方子,对男子虚损、阳气不足、脾胃虚弱,效果甚佳。我曾经见过老中医用来调理男子正气不足、动辄自汗者,服用了很长时间,结果体质彻底改善,这是我在刚刚学中医的时候所见的一个病例,所以对“建中汤”类方,我一直留意于心。
后来,我的心得是,此方对于脾胃虚寒之证,效果很好,尤其是西医诊断的胃溃疡,效果甚佳。按说胃溃疡的原因很多,甚至服用一些西药也会引起此症,而我们所见的胃溃疡,多是精神压力大,加上饮食不节引起的。往往是由于现代人工作压力特别大,吃饭又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的,特别是白领会出现此类问题,其特点是上腹部疼痛,且以饭后疼痛为主,经检查会发现有胃溃疡。此时如果出现虚寒之证,舌质淡白,身体怕凉,则可以考虑使用此方,因为这个方子有柔肝、缓肝的作用,对于肝气不舒导致的横逆克脾有阻止作用,同时建中补脾,将脾胃强壮以后,也会免受肝木之克。
如果肝气不舒过于严重,当然还要先服用一些疏肝理气之药,但是对于脾胃虚弱严重,再加上肝木来克的,适合此方。立意是强壮本身,则可抗外敌。这种情况一般三五副药就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
各位如果有此类问题,可以请教附近医生,帮助大家判断。我相信,很多人会因此而摆脱此病的折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