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调资,我在我们学校又拔得头筹。 “活到您这份上,才叫舒坦!不仅工作轻松,而且工资也高……”连日来,我收获了年轻同事满满的祝福与羡慕。 是啊!与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相比,我的工资是他们的一倍出头,差距确实很大。体面一点这叫长期量的积累,形象一点这是落日的姹紫嫣红。 我三十七年的教龄,三十九年的工龄,五十七岁的年龄,中学高级五档,这摆在任何一所中学,工作上是照顾对象,工资收入又名列前茅。这极像一件膺品文物,被看走了眼的人花高价买回来供着。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每月拿四十几块钱,特羡慕右派平*、又接近退休的姜彬老师。他月工资八十多元,也几乎是我的一倍。按当时调资的速度和幅度,想达到姜老师的水平,那简直是遥遥无期。然而几十年下来,我的工资绝对超过了前辈们。对此,我由衷生出“虎踞龙盘今胜夕,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感叹来! 该给多劳少得的年轻人一些慰勉,也该给少劳多得的自己找点理由了。于是,我借用唐代诗人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作答。年轻人稍一错愕,马上领会了我的意思。我干脆趁热打铁,言无不尽地戏谑:“如果可行的话,我愿用工资交换你们的年龄。有人乐意吗?”年轻人展露出灿烂的笑容,明白未来可期;我也有一种风雨之后见彩虹的释然和满足。 一个从年轻时代走过来的人,能不理解现代年轻人面临的困惑吗?如果没有殷实的家庭为其铺垫,靠个人那点微薄工资能买房买车结婚生育吗?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很容易让年轻人陷入迷茫和沮丧。 我想以一个过来的经验,提醒那些拿财政工资的年轻人一定要调整好心态。 工资的高低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它往往不取决于你的能力大小和付出多少,而是受国家财力和地方财力的影响,是跟你的教龄工龄职称职位挂钩的。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希望的漫长过程,需要在不断努力中耐心等待。而当你“年轻媳妇熬成婆”,终于觉得苦尽甘来时,蓦然回首,发现自己老了!早一点认识并接受这一生存常态,会少些烦恼与失落。 拿财政工资的人别指望发大财,但最大优势是旱涝保收,工资有增无减,医疗养老有保障。这是许多行业无法相比的,也是令许多人羡慕和妒忌的。不要眼红那些有钱人,他们付出的艰辛和承担的风险超出你的想像。清清白白过普通正常人的生活,这点信心是应该有的。 拿了国家和人民的奉禄,恪尽职守做好份内事也是应该的。这山望着那山高或脚踩两只船的人不仅有损形象,弄得不好,可能名利尽失。那些巨贪们的可耻下场姑且不论,就我们经常见识到的那类心存饶幸,一有机会就想捞点的人,他们在金钱面前显露的贪婪和乞丐相,不也可鄙可怜吗?不要以为金钱万能,它未必能买到尊严和尊重。年轻人多一点“安贫乐道”的情怀,是一种潇洒和定力! 我主张穷日子开心过,富日子节俭过。年轻人不可因为眼下的拮据生活,就把自己弄得蔫头耷脑、萎糜不正,一副穷酸、懒散、泼皮、怨妇的样子。也不可因为生活富裕了就张狂、恣意、折腾起来,一副小人不得志,得志便颠狂的德性。穷且益坚、居安思危、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传统永远不能丢失。当然,做严监生、葛朗台式的吝啬鬼也不可取。 现行的工资制度不能一味地说它不好呢!它让老年人在今昔对比中感到慰藉,也让年轻人在展望未来时充满希望,符合中国人“芝麻开花节节高”心理预期。 我喜欢巜我相信》这首歌中的几句词:我相信自己,我相信明天,我相信希望,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这个世界归根结底属于年轻人! 2019.1.7
【编者按】:各个行业各有利弊,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学会正确看待得失,具体到实际生活,坦然接受工资收入的调整,恪守自己的职责。本篇文章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过来人的身份,与年轻坦诚沟通,没有唱高调,讲大道理,而是结合人生感悟娓娓道来,贴心、实在、更有一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