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由于文明祭扫观念的深入人心,清明节变得更安静、更绿色、更环保。陵园少了一分嘈杂,扰人的鞭炮鲜有响起;青山多了一分美丽,先人墓前只有鲜花的香气。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又是一年清明时,又到了缅怀祖先、寄托哀思的时候。不同于以往烧纸钱、放鞭炮的祭拜方式,近年来,由于文明祭扫观念的深入人心,清明节变得更安静、更绿色、更环保。陵园少了一分嘈杂,扰人的鞭炮鲜有响起;青山多了一分美丽,先人墓前只有鲜花的香气。随着网络祭扫、植树献花等祭拜方式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文明祭扫的行列之中。清明节早已不再是看排场、讲攀比、比阔气的“竞技场”,而转变为了传递血脉亲情、促进家庭和谐、弘扬道德风尚的新载体。
文明祭扫可以移风易俗,摈弃祭扫陋习。曾几何时,提起清明祭扫,人们往往都会眉头一皱,想到的无非就是飞机别墅、冥币金条等宣扬封建迷信的违禁祭品。烟尘遍山飞扬,纸钱漫天飞舞,不仅打扰了祖先的清梦,还破坏了周围的环境。长此以往,也给人们树立了一种不正确的价值导向,仿佛只要祭扫得越隆重,就显得自己越孝顺。于是乎你挣我赶、层层加码,好端端的一个清明节,成了乌烟瘴气的“竞技场”,只有大肆售卖精神污染品的不良商贩,才成了最后的大赢家。推行文明祭扫,不仅能去除殡葬黑色产业链的种种乱象,还能拔除以尽孝之名,行炫富之实等行为的思想根源。
文明祭扫可以传承家风,牢记血脉亲情。良好的家风家训是促使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源泉,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境,都应该大力宣传和弘扬。极具仪式感的清明祭扫,恰恰就是传承家训、培育家风的良好契机,也让孩子们知晓孝老爱亲、尊重生命。近日,江苏省扬州市学士社区就组织开展了“移风易俗 绿色清明祭拜”主题活动,分享了清廉故事、朗读了中华经典,为孩子们上了传统文化的一堂“必修课”。在经历了极具仪式感和归属感的文明祭扫之后,人们将会更为追思逝者生平,传承逝者精神,体会到血脉相连、亲情相依的天然情感。
文明祭扫可以凝聚力量,抒发家国情怀。没有国,哪有家,繁荣强盛的祖国,才是每一个幸福家庭的坚强后盾。我们所怀念的对象,并不限于自小对我们敦敦教导的家族长辈,有着为了民族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先驱,也有着为了战疫防汛付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在抗疫的第一线,他们慨然出战、逆向而行,消弭了病毒的威胁;在防汛的最前沿,他们义无反顾、冲锋陷阵,筑起了安全的屏障。正是有了这群最可爱的人、最勇敢的人,我们才能以个人为原点、以家庭为单位,共同凝聚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督促自己不断前行、努力奉献。
文明祭扫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追念前贤、激励后人,实质重于外在、心意重于形式。诉之于内,是要与先辈“心有戚戚”,感召榜样力量;诉之于外,是要与他人共享感恩之情,抒发想念追思。心怀真诚,胸有正气;眼中有家,心中有国,这也正是文明祭祀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