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的禁忌人群及注意事项

浏览 7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三两(9克),去皮 甘草二两(6克,炙 大枣十二枚(6枚),擘 芍药六两(18克) 生姜三两(9克),切 胶饴一升(30克) 黄芪一两半(5克)(小儿用量酌减)。【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2次温服)。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小儿胃痛辨证属于阴阳气血俱虚证。症见小儿胃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面色无华,心悸气短,自汗盗汗,指纹淡。

【注意事项】

1.应用本方时,一要注重剂量调配,二要先煮六味,然后纳入胶饴,微火消解。

2.用方时可因症而加减用药,以增强疗效。若病者气短、胸满因于寒气充斥,壅滞气机运行者,加大生姜用量,以散寒和中气;若腹满因于湿邪阻滞,当去大枣之壅涩,加茯苓以健脾渗湿,使湿有所去;若肺气不足者,加茯苓健脾益肺,即培土生金,使肺气以荣;若湿邪梗阻中气,中气因湿阻而生成不足者,当加半夏以燥湿理脾和胃,以达补气之效。

3.①忌生冷之物。②适寒温,慎防寒邪外侵。③所用药物多属温燥,不可久服、过服;阴虚有热者忌服。

【禁忌】脾胃湿热证者慎用。

【方解】脾胃阳虚,寒从中生,胃失温养而成胃痛之证,治宜温中益气。

方中黄芪益气补中,加白术更加强其温补之力;桂枝温通经脉,合陈皮、良姜、砂仁则温中为主;白芍、炙甘草合用则可和里缓急以止痛;生姜、大枣、炙甘草调和脾胃。全方共奏温中、补虚、止痛之功。黄芪建中汤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是增强益气建中之力,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症自除。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胃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面色无华,心悸气短为本方用方要点。

2.随症加减寒象明显、胃脘冷痛较剧者,加热附子10克(先煎),干姜5克,细辛3克;脘腹痞满者,加枳实10克;胃痛较甚者,加延胡索10克,徐长卿15克;寒凝血瘀者,加川芎、当归各10克,三七粉3克(冲服);泛吐清水痰涎者,加半夏10克,茯苓15克,吴茱萸3克。

3.现代应用此药方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病证。

4.历代名家的应用经验著有《温热论》的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为黄芪建中汤治虚劳提出具体指征:①久病消瘦。②胃纳不佳,时寒时热,喘促短气,容易汗出。③脉虚无力。④有操劳过度史。⑤阴虚内热者忌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