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合四君子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浏览 6

【药物组成】吴茱萸3 g 生姜18 g 甘草5 g 大枣4枚人参10 g 白术9 g 茯苓9 g 。

【组方依据】肝脾肾三脏在五行中具有生克关系,既有肝肾同源,又有肝、脾、肾之间的相克关系。肾之生气注于肝,若阴盛水寒,则影响其子,致肝气不舒而木郁,可见烦躁不安;肝脾在五行中的相克关系,决定了肝郁不舒则易克伐脾土,致脾气亏虚,运化失健,气血生化乏源,肝血因之不足,不荣四末,脾虚阳气不达四末,则见手足逆冷;脾虚气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则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脾虚不运,水湿不去,聚而成痰;痰湿内阻,加之阴寒水盛,致脾胃失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见胸膈满闷,呕吐下利;脾虚不运,胃纳呆滞,则饮食减少,大便不实;阴浊凝聚,阻碍清阳,加之脾失升清,清窍失养,故见头眩心悸。以此二方相合,温中散寒,健脾益气,降逆和胃,使虚寒得去,脾运复健,呕逆自除,则诸证得解。

【方药分析】方中吴茱萸味辛而苦,性燥热,既能温胃散寒,开郁化滞,又具下气降浊之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健脾养胃,兼能益阴,使脾胃之气充盛;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使湿去脾旺;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合茯苓则健脾除湿之力更强;生姜温胃散寒,以助吴茱萸温散之力;生姜、大枣、甘草益气滋脾,合人参、吴茱萸加强温胃补虚作用,姜、枣、草和营卫,调药力。全方合用,共成温中补虚、健脾祛湿、降逆止呕之功。

【用方指征】临床上以食欲不振,胸膈满闷,头痛呕吐,手足逆冷,腹泻便溏,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或胃脘痛,吞酸嘈杂,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或弦细者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临床应用】

1.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颈椎病等

引起头痛临床可见巅顶头痛,或一侧痛,伴头部沉重感,胸闷纳呆,头晕乏力,痛甚而呕,呕吐物为泡沫痰涎,身倦肢软,手足不温,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大便不实,舌质淡苔白,脉弦细者可使用本方治疗。

2.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临床以胃部隐痛,喜温喜按为主症,伴食少恶心,呕吐涎沫,身倦乏力,畏寒肢冷,气怯声低,面色觥白无华,大便不实,舌质淡或舌红,苔白,脉细缓者可使用本方。

3.慢性支气管炎

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遇冷发作或症状加重,咳痰色白量多,伴恶寒肢冷,头晕乏力,胸闷气短,纳少便溏,神疲懒言,手足欠温,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者可以本方治疗。

4.慢性结肠炎

临床以腹部隐痛、腹胀腹泻为主症,腹泻可为糊状便或呈水样便,或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伴纳少倦怠,头晕乏力,胸闷心悸,形寒肢冷,面色少华,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生冷或遇冷症状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者可以本方治疗。

5.冠心病

以胸闷隐痛,心悸气短为主症,伴头晕乏力,纳食减少,身倦肢软,四肢欠温,遇寒症状加重,大便稀溏,面色萎白,或有咳嗽,喜唾涎沫,舌质淡暗有齿印,苔薄白,脉弦滑者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6.肠激惹综合征

临床上以腹痛不适,腹胀肠鸣,腹泻或便秘为主症,遇精神紧张或情绪刺激症状加重,伴纳差乏力,面色萎白,畏寒喜暖,身倦气短,语声低微,口干口淡,舌淡苔白,脉弦或缓弱者可投用本方。

7.妊娠呕吐

妇女妊娠之后出现恶心呕吐,晨起明显,闻油烟味或其他异味刺激可诱发或加重,呕吐物多为清水痰涎,伴纳少身倦,气怯声低,大便不实,形寒怕冷,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滑者可使用本方。

8.月经不调

临床上以经期延后、经来量少、痛经喜温按,遇冷痛甚为主症,伴形寒怕冷,纳少便溏,气短心悸,声低神疲,面色萎白无华,身倦肢软,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者可以本方治疗。

【临床报道】王克林等以本方治愈数例典型的厥阴头痛。其中一例为一妇人巅顶头痛剧烈,如冰块击顶,常置暖袋热敷,吐冷涎,静卧不动,闭目呻吟,脉细舌淡,四肢厥冷,饮食难进,食入即吐。予补液及止痛和中药泻心汤合附子理中汤治疗无效,遂以吴茱萸汤合六君子汤4剂而愈。郑启仲以本方治疗1例传染性无黄疸型肝炎8年的患者。患者为61岁男性,8年来胁痛,腹胀,纳差乏力,时轻时重,多种保肝药断续治疗无效,肝功一直未恢复正常,近一月来加重就诊。症见肝区隐痛,脘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淡无味,畏寒喜暖,身困无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脉沉细无力,舌质淡白,苔白腻。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180 U,麝浊17 U,絮状(++),黄疸指数6 U,超声波检查为密集微波型。证属肝病及脾,脾胃虚寒,治以温中健脾,暖肝和胃。药用吴茱萸15 g,党参24 g,焦白术15 g,茯苓15 g,煨草果9 g,陈皮9 g,香附12 g,生姜15 g,大枣5枚,炙甘草6 g。服药3剂,诸症减轻,12剂后饮食增加,大便如常,厚腻苔退去。再以前方去香附,减吴茱萸至6 g,草果6 g,进15剂后自觉一切正常,肝功能复查:谷丙转氨酶降至45 U,麝浊降至4 U,絮状(-)。再以前方去草果,加砂仁服16剂巩固疗效。随访四年未复发。李尚文[3用本合方加减治疗31例因顺铂化疗所致的消化道毒性反应。本组全部为肿瘤患者。以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顺铂每日50 mg 静滴。第1周期,常规止吐药物用胃复安、维生素 B。静滴,氯丙嗪肌内注射,用3天。第2周期,用药同上,并加本方:吴茱萸、干姜各6 g,党参15 g,茯苓、白术各12 g,半夏10 g,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1、2周期分别有效19、31例,无效12、0例,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5)。刘常世报道用本方合温脾汤化裁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之呕吐1例。药用吴茱萸、制大黄、旋覆花(包)各6 g,炮姜、红参、熟附片、法半夏、枳壳、陈皮各10 g,焦白术、茯苓、大枣各12 g,代赭石(先煎)20 g,苏合香丸11粒,姜汁化服。进药3剂呕吐减轻,大便通畅。继服5剂,精神、食欲转佳。

【临床体会】本合方治证以胃中虚寒、脾气亏虚、厥阴头痛、少阴吐利为主。在治疗头痛时,笔者运用此方有良好疗效,关键在于吴茱萸一味,寒象明显,则吴茱萸用量可大,气虚明显,则四君子汤用量宜加。具体使用时还应随证加减,如易感冒或有表证或寒象明显时,可选加防风、苏叶、麻黄、桂枝、细辛等;阳虚明显者加淫羊藿、补骨脂;阴虚者选加熟地、白芍、制首乌;湿气盛者加藿香、苍术、泽泻;夹瘀血者选加川芎、当归、赤芍;纳谷不馨、大便夹有食物残渣者加山楂、神曲、谷麦芽等;久病者可加白僵蚕、全蝎、乌梢蛇等可提高疗效。治疗月经不调时,寒象明显者可合用艾附暖宫煎、胶艾汤等;瘀血重者加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益母草、牡丹皮;气滞者选加香附、广木香、青皮、陈皮、乌药、枳壳等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