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作用功效与主治病症、临床新用

浏览 7

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二两,细辛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助阳解表,温经散寒。

〔主治〕少阴病初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或兼见恶寒,无汗,四肢逆冷。亦可用于寒邪犯肾所致的咽喉疼痛,声音嘶哑,脉弦紧;以及风冷头痛,脉弦微而紧等证。

〔现代临床应用〕麻黄细辛附子汤首见于《伤寒论》少阴病篇。

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太阳表寒未罢而内传少阴之里,于是太阳少阴同病。方中用麻黄散太阳经之表寒;取熟附片温少阴经之里寒;细辛味辛气温,通达表里,味辛助麻黄以散表,气温协附子而温里。药仅三味,然组方法度严谨,配伍得体,因而临证时辨证准确,应用本方往往效如桴鼓。近年来,国内外中医药工作者,根据本方的适应病证及其组方法则,从临床及实验的角度对此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拓宽了本方的使用范围,并获得了一些可信的实验结果,兹分述如下。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作用功效与主治病症

1.感冒

外感风寒,太阳表证未罢,内传少阴之里,形成表里同病。临床时只要辨证准确,应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均可获效。张洪春介绍庞氏治疗此证31例,服药3~5剂,痊愈者达30例周氏报道治疗此证2例,仅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剂而愈。王氏也有类似的报道。

朱宝贵对用本方治疗外感风寒湿验案报道的分析后指出,凡证见头重、晕、痛,眼皮发沉,目欲闭合,肩胛疼痛不举,恶寒尤重,发热无汗,脉沉细,舌胖,苔薄白者,应用本方一般两剂即愈。无论一般外感风寒或夏日伤寒,其辨证要点为明显恶寒,尤其是整个背部有异常寒冷的感觉。胡献国报告某男患者,59岁,医师。患者近半月来畏寒,伴头痛,手足酸软,下肢冷痛等。拟用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5g(后下),细辛5g,附子15g。服上药2剂诸症大为好转,上方加味续服2剂,遂告痊愈3。张耀明报告某女患者35岁,夏日伤寒患者素体阳虚,不耐寒凉,十余日前晨起劳动,被雨淋湿衣衫,次日即觉恶寒、头痛、无汗、身如绳缚,腰背冷甚。迭进四环素、安乃近及中药数剂,病情反趋严重,求余诊治。诊见四末不温,舌淡润,苔白腻,脉浮紧。治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麻黄8g(后下),附片6克(先煎)细辛5g,羌活6g,苍术8g,防风10g。服药2剂病减,服药4剂告愈。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虚弱,卫外失固,则容易受到外界风寒之邪的侵袭,从而形成阳虚外感,也可以应用本方予以治疗。肖子曾介绍日本学者藤平氏认为,本方多用于桂枝汤证体力稍差的感冒初期,平素体力弱的老年人或病后体弱的人患感冒。他指出本证的首要特征,是整个背部自觉难以名状的畏寒。除此之外,还经常伴有周身倦怠,容易疲劳,咳嗽,头重面色不佳,脉沉弱等。他还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本方对咽喉性感冒(即以咽喉疼痛为最初症状的感冒)有很好疗效,不问男女老幼,60%在发病早期使用本方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而被治愈靖占元何诚敏等人也认为,老年人感冒发热用解热镇痛药发汗解表而未获效,反而发热日趋严重,是少阴本虚兼太阳外感所致,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多能获效。傅文录、孔令蕤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愈素体虚弱复感风寒体温高达39℃的病例。日本学者须永隆夫也报告1例用本方治愈阴分虚证感冒的验案。

2.咳嗽

有人认为,对于素体阳虚,感受风寒所致的阳虚外感,以及痰饮所致的内伤咳嗽,临床上只要表现出畏寒欲睡,脉沉细等症,都可以用本方治疗。朱宝贵分析临床报道用本方治疗咳喘验案后指出,咳喘反复发作,每因天冷感寒而发,吐白色泡沫痰,声音低微,甚至出现心悸,脉结代,舌淡,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细微数。

即并发心肺病之患者,中医辨证多属阳虚感寒,外寒束表,内有痰湿。

用本方加祛痰平喘之品,3剂左右即有效。黄氏等报道1例,患者咳嗽气喘一年余,畏冷,身体困倦,声低息微舌淡胖大,脉沉细等证属阳虚感寒,痰湿内停。用本方加法半夏陈皮、茯苓等,5剂后症状大减,继服上方化裁,诸症悉平1。日本学者春木纯淑报道1例45岁女性患者,因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被诊为感冒而投以感冒药及抗生素,热虽解但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鼻炎、结膜炎等症状。停用抗生素,消化系症状虽有所改善,但咳嗽、咯痰、鼻炎、咽痛、乏力、嗜睡等症状仍在,脉浮、苔薄白。辨证为表寒、阳虚、湿热。治以辛温解表,助阳利湿,服用麻黄细辛附子汤胶囊而获效。魏蓬春也报道1例76岁女性朱姓患者,患咳嗽气喘,表现为恶寒肢冷,面色苍白,纳差,舌淡苔白,脉沉细。此为太阳少阴同病,投以生麻黄6g,制附片4g,北细辛3g,前胡4g。服药2剂而愈。王汝喜用本方加杏仁9g,干姜8g,肉桂8g,法夏24g,苡仁20g,瓜蒌20g,甘草6g。药服4剂,治愈1例间质性肺炎病患者10。阎乐法报道1例慢性支气管炎,用本方加甘草9g,杏仁10g,半夏12g,陈皮12g,茯苓20g,服药2剂,表证解,咳喘减,继进5剂而愈。曹庄报道本方加半夏10g,茯苓10g,百部6g,炙甘草6g,治疗久咳患者30余例,常获良效。而他认为如果寒邪犯肺,肃降失权,肾不纳气久咳者,用本方加干姜3g,五味子2g,茯苓10g,紫石英15g。如果症属脾肾阳虚,肺部有散在干湿啰音久咳者,以本方加莱菔子1.5g,半夏3g,桔梗5g,炒白术、苏梗、炙甘草各5各5g,常常可以奏效(12。三谷和合用本方颗粒剂治愈4例痰饮咳嗽患者(13。肖子曾介绍唐益祥治疗1例咳嗽剧作,咳后倍感乏力气短的患者,用本方加百部、桔梗、甘草,服药2剂后,诸症大减,惟感精神疲困,上方再加广明参15g,又服药2剂而病愈。

3.喘证

寒邪束肺,肺失宣降可致喘痰饮阴肺,肃降失职可致喘;阳气受阻或阳气不足,气化失常,液停津聚也可致喘;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肾虚而失摄纳,同样也可致喘;临床上还可见气虚之虚喘者。凡此诸喘,均可以麻黄细辛附子汤为主加味治之张洪春介绍日本学者大友一夫报道,支气管嗜喘发作时用麻黄细辛附子汤顿服,效果显著。刘志群报道1例用本方加味治愈因肺气肿致喘的患者某男,64岁,有10年肺气肿病史,经常咳嗽吐痰,每受凉则加重。一周来因外感而喘息加重,不能平卧,咳嗽吐白色泡沫痰,伴心悸胸闷,口唇青紫,恶寒肢冷。X线报告“双肺透明度增高,中下野纹理明显增重”。舌质偏暗,舌苔白腻而润,脉浮而无力。此为素体阳虚,外感风寒之喘证。治当宣肺定喘,温阳化痰。处以生麻黄7g,细辛5g,附子、厚朴各15g,杏仁、生桑皮、紫菀、款冬花各12g,法半夏8g,甘草6g,药服1剂喘势即减,服药3剂诸证好转,守方继进3剂,咳喘消失。朱宝贵在分析临床验案的基础上指出,如果辨证属肾阳虚衰,寒饮泛肺。治宜温通心肾,解表化饮,宽胸平喘,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半夏、干姜、瓜蒌、薤白、桂枝等,服药后均能达到止咳平喘之目的。

如某患者,30岁左右患哮喘,时轻时重,始终未愈本次因触冒风寒而诱发。症见畏寒肢冷,咳喘不能平卧,咯泡沫痰色白量多,胸闷气短,心痛心悸,腹胀不思食,咳甚则痛引腰背,夜不能睡,面色无华舌淡紫,苔白厚,脉细涩无力。投以小青龙汤2剂,咳喘加重,且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中医辨证为心肾阳虚,卫外不固,复感风寒,外寒引动内饮,饮凌心肺。《金匮》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拟温通心肾,解表化饮,宽胸平喘,兼以祛瘀法。处以附片10g(先煎),麻黄8g,细辛3g,丹参15g,桂枝6g,远志6g,薤白10g,瓜蒌15g,枳壳10g,桔梗10g,三仙各12g,炙甘草4g。服药3剂,喘平睡安,后调理旬余而愈。有人认为,对于肾阳素虚,又感寒邪所致之咳喘,用本方治疗,效果满意。曹氏以本方加沉香,和以五子定喘合剂雾化吸入,仅用药3剂,治愈1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肺部感染的咳喘患者。肾阳素虚,失于化津行水,痰饮停聚,上伏于肺中,形成肺实肾虚,肺实则失于宣降,肾虚则失纳摄,因而咳喘此与太阳少阴同病之病机相合,常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效果满意。付国光治某患哮喘10年的病人,服本方2剂,嗜喘渐平,诸症亦退,后用金匮肾气丸加味调理而愈。肖子曾介绍何大纯报告1例肺实肾虚型哮喘性支气管炎,用本方加苏子、沉香、杏仁、地龙、蝉蜕、芩、百部、苡仁而获效,继以固本复元而善后,观察5年,哮喘未发。黄宏仁治疗1例阳虚感寒,痰湿内停,咳嗽气喘,反复发作10余年的患者,以本方加半夏12g,陈皮9g,茯苓15g,苏子、白芥子、贝母各10g.服药5剂,诸症大减15。肖子曾介绍陆文彬以本方加味,治愈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中医辨证属肾寒喘息的患者(。漆济元报告1例以本方加味,治愈1例寒喘患者16。肖坚照报道,以本方加红参2g,杏仁4g,半夏3g,蔻仁、广皮、甘草各1g,生姜3片,治愈虚寒喘证2例。薛玉山报道,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小儿寒痰喘嗽70例这70例均属经用西药治疗后,咳嗽、喘气,痰鸣音不消失者,于是停用西药,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麻黄、附片(先煎)、细辛各3~6g,每天1剂,水煎服,7天为一疗程。结果痊愈51例,占72.9%;显效13例,占18.6%;好转2例,占2.8%;无效4例,占5.7%;总有效率为97.2%。

4.自发性气胸

冈天道三报告以本方治疗自发性气胸1例。病人患小叶性肺炎,X线显示5、6肋间自发性气胸,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一周后,病人临床症状明显减轻,X线拍片复查气胸消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