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温,味辛、苦;归肺、膀胱经。其基本功效有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尿退肿。多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临床常用量为2~9 g。
李成年重用麻黄治小儿大叶性肺炎
湖北中医学院李成年教授善于用大剂量麻黄配合石膏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
在五版《中药学》教材里标出麻黄常用剂量为1.5~10 g,或者说是10 g以下。李氏使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时,麻黄用到了30 g,而石膏用到了120 g。
用石膏凉性有效地牵制了麻黄的温热之性,充分发挥了麻黄宣肺平喘之功效,对小儿大叶性肺炎喘息症状的控制效果十分显著。另外,大剂量使用石膏也充分利用了其凉性降温的作用,配合麻黄的辛散之力,共奏清散内热、宣肺平喘之功。
临床用之平喘迅速,降温平稳,屡试屡效。
如治朱某,女,五岁半,1987年4月12日初诊。其母代诉:1周前不慎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昏头痛,鼻塞流涕,偶尔咳嗽。遂口服维 C 银翘片及止咳糖浆,无效。3天后高热,体温高达39~39.8℃。当地卫生院以抗生素治疗收效不显,转黄梅县中医院治疗。入院时症见形寒、壮热、精神萎靡、微喘。查体:体温39.6℃,双下肺有明显的湿性啰音,其他未见异常。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证属风寒束表,内郁积热,热郁于肺,肺不得宣,肺气上逆。治以宣肺泄热,方用麻杏石甘汤投之,处方:麻黄30 g,杏仁9 g,石膏120 g,甘草9 g。3剂,取水1500 ml,煎取汁1000 ml,趁温热少量频服。1剂后小儿体温降至38.4℃,中间没有体温的反弹。
第2天再服第2剂,服药后体温降至37.8℃。3剂后小儿体温恢复如常,诸症皆失,观察1天出院。后追访无体温反弹现象发生。
此后工作中,李氏也曾多次使用此方治疗风寒束表、内郁积热型的高热(相当于大叶性肺炎之类的高热),均获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