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初期,“湿包热外、热处湿中”,在病理机制上,“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祛其湿,热无出路。但这仅从病邪一面说,最主要的还应结合“体质辨证”来推理。叶天士指出:“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盛则阳微也”“在阴盛之体,脾湿也不少”。叶氏重视身体素质对湿热转化所起的作用,“面白、阳微、阴盛、湿盛”,扼要地为湿温病用真武汤作了最恰当的解释:欲去其湿,必温其阳,用真武汤旨在蒸发脾肾之阳运,以开太阳之邪机,俾正气驱邪,力透重围,可以说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怎样掌握?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1)形体恶寒,手足欠温,身热不扬,口淡不渴,脘痞小烦,腹窒不舒,尿少不畅,苔布白腻,脉来濡缓,这是阳虚湿盛、气窒邪郁之证,为用真武法的基础证候。如无汗可改白术为苍术,再加藿香以宣化表湿。
(2)上述基础证如见热重而患者自不觉有高热,口渴而欲饮不多或渴喜热汤,舌苔白腻根厚而舌边色红、脉象濡数而沉不畅,胸脘瞀闷懊侬,小便量少色黄,这是湿包热外,热邪难泄之证,用真武汤改生姜为干姜,配栀子以宣泄郁热。干姜能开中焦浊闭之瞀闷,辨证在苔浊腻而舌边红。
(3)用真武法的辨证要点:在掌握阳虚湿盛的前提下,注意舌苔的变化,舌淡苔白腻或白滑满布舌面为基本舌苔。如舌苔腻而罩灰黑,干姜、附子配天竺黄、胆南星;如苔腻微黄而向中心聚敛,干姜、附子配黄连、枳实。
必须指出,湿温病用真武汤之法,要严格掌握它的适应范围及病程阶段。如能辨证明确,审时度势,抓住战机,及时采取此种振奋功能以消除病源的治疗手段,确能缩短疗程,阻止病势的进展。(《长江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