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临床表现除了治疗预防及护理很重要

浏览 7

痛经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是妇科疾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病主要与冲任、胞宫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有关。根据痛经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气滞血瘀型经前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血色紫暗,有血块,块下痛暂减,乳胀,胸闷不舒,舌紫黯或瘀点,脉弦。治宜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2)寒湿凝滞型经行小腹疼痛,得热痛减,经量少,色紫黯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细或沉紧。治宜温经、散寒、除湿,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灵脂、苍术、茯苓)。3)湿热瘀阻型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热胀痛拒按,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腹痛,经时加重,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紫红,苔黄而腻,脉滑数。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用清热调经汤加减(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红藤、败酱草、苡米)。4)气血虚弱型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淡脉细无力。治宜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方用圣愈汤加减(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香附、延胡索)。5)肝肾亏损型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行量少,色暗淡,质稀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宜益肾养肝、缓急止痛,方用调肝汤加减(当归、白芍、山萸肉、巴戟天、阿胶、山药、甘草)。除了治疗,痛经的预防及护理也很重要。1)月经初潮期,应对月经来潮这一生理现象有个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2)经期注意保暖,防止寒邪袭侵,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快,禁止性生活,睡前喝杯热牛奶加蜂蜜,可有效止痛。3)经前、经期忌食生冷、寒凉之品,以免寒凝血瘀而痛经加重;月经量多者少食辛辣之物,以免迫血妄行,出血更甚;勿滥用止痛药,以免造成神经功能紊乱、记忆力降低、失眠等不良后果;避免食用咖啡、可乐、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4)可在经前5-7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或配合针灸及中药热敷。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郑纯专家简介郑纯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湖南省中医妇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奖评审专家。从事内科、妇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中医治疗各类妇科疑难杂症,对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闭经、不孕、更年期综合征、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治疗有独特疗效。参加并完成了著名中医学家刘炳凡学术思想研究和临床用药经验论文的撰写,以及刘炳凡疑难病案80余例的整理工作;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研究二项,参加省级课题研究一项,获省、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

(责任编辑:zxwq)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