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复杂性肺疾病的共性病机及治疗策略

浏览 8

由多个基因位点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进而导致的 微小损伤, 经过长期积累所形成的一大类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 即为慢性复杂性疾病, 如肿瘤、 冠心病、 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等 [1-2 ] 。慢性复杂性肺疾病是指具有病因 病机复杂、 病程较长、 疗效不佳及预后较差等特点的临 床难治性肺系疾病 [3 ] ,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支气管肺癌、 支气管扩张等 均属于该类疾病范畴 [4 ] 。 络脉病变是多种疑难病发生发展共同的病理特征 与转归, 也是异病同治的重要基础 [5 ] 。吕晓东教授认 为, 慢性复杂性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和络脉病变存在 高度的一致性, 络虚邪瘀为其核心病机 [6 ] 。 近年来, 随着络病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从络病 角度阐释慢性复杂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基于络病理 论指导的临床辨治研究逐年增加。本文以络病为切入 点, 对慢性复杂性肺疾病的共性病机及治疗策略进行 探讨, 以期为慢性复杂性肺疾病的临床辨治提供理论 基础。

1 慢性复杂性肺疾病的共性病机

1.1 肺络的生理与病理特性 络脉是指从经脉别出、 分布广泛、 纵横交错、 与脏腑组织相联系、 维持生命活 动和保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网络结构 [7 ] 。络脉的功能 实现依赖多源细胞的动态结构单位, 主要涉及多源细 胞参与的实现协调统一的细胞识别、 信息传递、 物质运 输、 代谢调控等多个方面的作用 [8 ] 。吴以岭院士将络 脉分为气络和血络:气络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高度 相关, 激素、 细胞因子、 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及受体为 其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学基础 [9 ] ;血络与中小血管、 微血 管、 微循环等密切相关 [7 ] 。 络脉是功能结构的载体, 而肺络是指肺经所属范 围的皮肤、 黏膜, 气管各级分支及附属结构(包括气管 及各级支气管、 肺泡)、 肺系血脉等, 还包括依附上述结 构的神经、 内分泌及免疫调节系统等;肺络结构的生理 特性、 功能及二者间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外在表现成为 肺络构效 [10 ] 。其中, 肺络的生理特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11 ] :①肺居上焦, 肺之阳络为全身阳络之统盖;②阴 络网密, 汇百脉之气血, 散胃聚心;③气络有象, 血络偕 从气络;④气络血络, 张弛规律, 舒缩有道。基于肺络 的生理结构特点, 肺的生理特性决定其功能体现在三 个方面 [12 ] :①气络吐纳, 化生气血, 灌注心脉;②肺络布 津, 滋润濡养, 下输膀胱;③气络血络, 流通营卫, 以溢 奇邪。肺络结构与功能互济互用, 联合肺系其他组织 结构及功能, 共同产生了包括肺的生理功能、 生理特性 及其与五神、 五时、 五窍、 五体、 五液之间关系的“肺脏 象” 表现。

络以通为常、 以病为变, 所谓“病络” 生则“络病” 成。络病是指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络脉功能障碍和 (或)结构损伤, 导致络脉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络脉 的络体细窄、 气血行缓等生理特点, 决定了其易虚、 易 瘀的病理特点。而肺络作为人体络脉的一部分, 其病 理变化同样具有络病易虚、 易瘀的共性。对应于现代 医学, 体现在肺组织细胞因子网络失衡、 信号传导通路 失调(肺之气络损伤), 肺血管内皮损伤(肺血络损 伤), 以及血小板激活而凝血亢进(瘀)、 细胞外基质沉 积(痰)、 免疫炎性反应(热)、 活性氧自由基增多(毒) 等 [13 ] 方面。

1.2 络病理论架构下的病因病机及辨治研究 熊露 等 [14 ] 认为支气管肺癌的病机为癌毒损络、 络虚流毒, 肺 气不足、 肺失宣降, 致痰瘀毒邪结滞肺络, 久而成积, 其 治宜扶正培本、 通络解毒。 龚甜等 [15 ] 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肺气虚为病理 基础, 痰浊、 血瘀为其主要病理因素, 气血津液循行失 常、 痰瘀互结、 络脉不畅为其疾病本质, 通络乃治疗的 必要方法。

蒋世伟等 [16 ] 亦认为肺气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 病的根本因素, 气虚无力行血布津、 津停痰凝、 痰瘀阻 络贯穿疾病始终。 刘创等 [13 ] 认为肺虚络瘀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基本 病机, 肺虚即为络虚不荣, 络瘀以痰瘀伏络、 痰热毒瘀 互结为主, 治宜通补络脉。 蒋宁等 [17 ] 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由肺气虚导致, 肺虚 及痰瘀阻络为基本病机。 张丽君 [18 ] 认为慢性支气管炎之中医病机为肺络郁 滞、 宣降失常, 病久则肺之络气亏虚、 卫外不固。进而 在络气以通为用理论指导下组方, 通过穴位敷贴通行 肺络, 取得了较好疗效。 刘晓阳等 [19 ] 认为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病机 为病邪伤及络气, 使络气郁滞、 津血互换障碍, 导致肺 络瘀阻, 进而采用化瘀通络法治疗, 取得了较理想的 效果。

1.3 肺络亏虚、 邪气阻络为慢性复杂性肺疾病的共性 病机 《素问·五藏生成》 载 :“诸气者, 皆属于肺。 ” 肺 为气之主, 肺气是肺脏发挥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 [20 ] 。 慢性复杂性肺疾病起病多从肺络亏虚开始, 且多以肺 之气络虚损为主, 包含络脉的功能障碍和(或)结构损 伤, 是疾病形成的根本。邪气阻络贯穿慢性复杂性肺 疾病发展的始终, 是病情进展和加重的原因和治疗的 关键。

肺之气络亏虚, 无力推动血行, 则致血络中的血液 运行不畅, 瘀血阻滞络道, 影响络中气与津液的输布代 谢;肺不布津, 则津液停滞而生痰。痰浊之邪, 其性黏 滞, 可直接影响络中气血运行, 致局部络脉血滞为瘀。 痰瘀郁积化热灼伤肺络, 或痰瘀日久化生热毒则成积 证。痰瘀热毒互为因果, 相互转化, 进而成为慢性复杂 性肺疾病发生及加重的重要因素。

2 中医辨治慢性复杂性肺疾病的策略

2.1 宏观辨证与络病辨证相结合 系统论认为人体是 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心理、 社会、 环境等因素都会 对人体系统产生影响, 因此决定了人体疾病的复杂性。 系统思维是研究复杂性科学的主要思维方式, 而中医 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的检验, 形成了整体、 系统、 恒 动、 辨证的理论特色, 蕴含者丰富的系统思维, 符合人 体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特性。而络病理论以“络” 为切 入点, 既具有中医整体系统观、 气血相关等宏观方面认 识的优势, 同时引入西医先进的诊疗技术及微观领域 研究的先进成果, 从而深化了中医学在微观领域的 认识。

对于慢性复杂性肺疾病, 可以通过整合古代、 现代 医家及医者自身的临床经验, 根据四诊进行宏观的脏 腑辨证。同时在络病理论指导下进行络病辨证, 根据 络气郁滞、 脉络瘀阻、 热毒滞络等不同证型, 给予相应 的有针对性的药物。

2.2 补虚通络贯始终, 以调为要平为期 “承制调平” 为络病的核心理论 [7 ] 。“承制” 强调的是机体生理状态 下的平衡调控机制, 即维持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 ;“调 平” 则是指通过相应的干预措施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 正如 《素问·至真要大论》 所云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 之, 以平为期。 ” 对于慢性复杂性肺疾病而言, 肺络亏虚、 邪气阻络 为其主要共性病机, 也是疾病发生、 进展和最终结局的 本质。因此, 治疗慢性复杂性肺疾病应以补虚通络为 要法, 且需贯穿疾病辨治之始终。补虚主要以补益肺 之气络为主, 恢复肺主气的功能, 通过恢复正气激发人 体自稳调节的正负反馈机制, 提高机体的自适应、 自调节、 自修复能力;同时, 根据慢性复杂性肺疾病发生发 展所处的不同阶段, 以及脉络中痰瘀热毒之邪的主次 轻重, 酌情运用化瘀、 祛痰、 清热、 解毒、 通络等法。具 体而言, 可以分期论治。在将病或疾病早期, 患者正 虚, 邪亦不甚, 当补虚兼顾通络, 恢复肺之正常生理功 能;在疾病中期, 正邪交争, 当补虚通络并重, 延缓疾病 进展;在疾病后期, 患者正虚邪盛, 当通络兼顾补虚, 改 善生活质量。

通过补虚通络, 使络气得行、 络血得通, 肺脏得到 濡养而功能恢复, 则病情可望好转。补虚结合通络, 总 以恢复患者机体的阴阳平衡为目标。即通过“制” “调” , 以达 “承 ” “平” 。

3 结语

本文基于慢性复杂性疾病络虚邪瘀的病机观, 通 过整理、 比较现代医家在络病理论指导下, 对于慢性复 杂性肺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辨治的研究概况, 归纳总结出“肺络亏虚、 邪气阻络” 的核心病机, 提出 “宏观辨证与络病辨证相结合;补虚通络贯始终, 以调 为要平为期” 的治疗策略。但慢性复杂性肺疾病的现 代科学内涵仍需深入研究, 特别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密切结合临床实践,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从多层 次、 多角度深入开展多学科研究, 以更加深入地揭示慢 性复杂性肺疾病的病机本质, 为中医临床诊治慢性复 杂性肺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作者:张浩洋 庞立健 刘创 徐嘉 吕晓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