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与小建中汤的区别、配方及应用

浏览 8

文章目录

一、小建中汤

二、黄芪建中汤

三、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

小建中汤

《伤寒杂病论》

【导读】①学用小建中汤应重视桂枝芍药用量调配关系、桂枝饴糖用量调配关系、芍药饴糖用量调配关系;②小建中汤虽是辨治气血虚寒证的重要代表方,但在临床中对气血虚发热证等病变也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方歌】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

饴糖为主补中气,温养心脾功效可。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芍药六两(18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胶饴一升(70mL)。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与建中汤,以甜故也。

【功用】温补气血,和里缓急。

【主治】

1.中医病证:气血虚寒证。腹中急痛,喜温喜按,或

心中悸而烦,或手足烦热,口干咽燥,或虚劳发黄,面色不荣,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西医疾病:神经衰弱、心律不齐、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肠系膜淋巴结核、慢性肠胃炎、慢性肝炎、室上性心动过速、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气血虚寒证者。

【用药分析】方中胶饴(饴糖)温补脾胃,化生气血;芍药补血敛阴;大枣补益中气;桂枝温阳散寒;生姜调理脾胃;炙甘草益气和中。

黄芪建中汤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怡一升黄芪一两半

【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温中补虚

【主治】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六,14)。

【方解】

本方由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主治由小建中汤证发展成脾气虚衰者,故于小建中汤内加甘温之黄芪,健脾补虚扶助阳气。《金匮要略心典》

说:“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则黄芪尤有专长也。”

【名家拓展应用】

何少山运用此方治疗妇科三大疾病,即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卵巢囊肿;姚寓晨运用本方治疗产后恶露不尽。

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胶一升上方加黄芪一两半,即黄芪建中汤。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建中。

【方义】

方中饴糖甘温补中,黄芪益气固表,桂枝、白芍温阳益阴、和络缓急,甘草和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适应证】

中焦不和,气血营卫不足证,虚劳里急,腹中痛,悸,衄,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心中悸而烦。黄芪建中汤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伤寒论》(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第六(14):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名家拓展应用】

今用于冠心病,证属脾胃中虚,宗气不足症见心痛,喜温欲按,心悸气怯,头晕乏力,舌淡胖,脉濡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