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合生脉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浏览 9

【药物组成】炙甘草12 g 生姜9 g 人参6 g 生地黄30 g 桂枝9 g 阿胶6 g 麦门冬10 g 麻仁10 g 五味子6 g 大枣5~10枚清酒10毫升.

【组方依据】气属阳,血属阴,气血互根互用,气能生血,又能行血,血可载气,故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若起居不慎,劳倦过度,致气阴亏虚,阴血暗耗,久则阳气亦虚。气阳虚不能温通血脉,故见心动悸,脉结代,往来缓;阴血虚不能荣养心神,则见心烦不眠,舌光少津;阴液不足,肺失润养,内燥伤及肺络,则见虚劳咳嗽,痰中带血,咽干舌燥等;若阴虚生内热,内蒸迫汗外泄则自汗盗汗;汗为心液,汗多则心阴更亏;气为肺所主,肺气虚则体倦气短。故以此二方相合,益气滋阴,补血复脉,敛阴止汗,使气血充,阴液复,则汗止症除。

【方药分析】方中炙甘草、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心脾,益肺气;生地黄、麦门冬甘寒养阴,清虚热而除烦;阿胶、麻仁甘润滋阴,养心补血,润肺生津;五味子酸收敛肺止汗;生姜、桂枝、清酒皆性味辛温,具有通阳复脉之功,与益气滋阴药相配,既可温而不燥,亦可使气血流通,脉道通利。全方合用,共收益气复脉,滋阴补血,敛阴止汗之功效。

【用方指征】临床上以脉来结代,体羸气短,舌淡苔少乏津,或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痰不多,痰中带血丝,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困难,或虚热时发,脉虚数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临床应用】

1.心律失常

临床上以心悸胸闷或自有心脏漏搏感为主要表现,伴气短神疲,口干咽燥,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大便干结,头晕目眩,甚则晕厥,舌质淡,苔少或无苔,脉结代无力者可使用本方治疗。

2.冠心病

以胸闷心悸胸痛为主症,伴气短神疲,动则加重,心烦失眠,自汗乏力,口燥咽干,头晕便干,或有干咳少痰,舌淡苔少,脉虚数无力或结代者可使用本方。

3.病毒性心肌炎

起病前多有明确的感冒病史,以胸闷、心悸、气短、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严重者可有心前区隐痛、气促,动则加重,伴焦虑失眠,多汗神疲,食欲减退,口干便秘,舌淡苔少,脉细数无力或结代者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4.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病史,临床表现以短气、心悸、气促、胸闷为主,伴咳嗽无痰或痰量少质粘,倦怠乏力,汗出易感冒,面赤肌热,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脉虚弱无力或结代者可使用本方。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临证以病人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症状,如发作性眩晕、视朦、心悸、怔忡、气短乏力等表现,伴多汗咽干、口渴欲饮、心烦失眠,严重者可发生晕厥。如有心动过速发作,还可出现心绞痛等症状者可用本方。

6.低血压症

低血压症是指成人肱动脉血压低于12/8kPa,对伴有头晕气短,心悸胸闷,精神倦怠,健忘失眠,心烦多汗,大便干结,口干乏力,甚至有心前区重压感或晕厥、心悸不适等,舌质淡,苔薄白干或少苔,脉细无力者可使用本合方。

7.肺结核

临床上以午后潮热,热势不高,常伴恶风畏冷,自汗与盗汗并见,食少腹胀,大便偏干,短气声低,面色淡白,咳嗽无力,咳痰量少,可见痰中带血,心烦少寐,口燥咽干,舌淡苔少,脉细弱而数为使用本方指征。

8.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上以关节肿痛畸形为主症,伴心悸胸闷,气短神疲,口干便结,面色萎黄,心烦失眠,头晕纳差,自汗盗汗,舌质淡暗,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无力者可使用本方。

【临床报道】胡兆满报道以本方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7例。患者均有明显的胸闷、心慌、气短、乏力,少数严重的患者有心前区隐痛、气促、焦虑、多汗、食欲减退等症。基本方用黄芪30~60 g,炙甘草10~18 g,生地黄20~30 g,丹参25 g,生龙牡各30 g,磁石40 g,木通、五味子、大枣各12 g,当归、板蓝根、薤白各15 g,桂枝10 g,党参12~18 g,白酒50 ml 同煎。胸痛胸闷明显加栝蒌壳、五灵脂;失眠多梦加柏枣仁、远志;伴高血压头昏眩晕者加钩藤、菊花、枸杞子;便秘加火麻仁、栝蒌仁;虚寒舌淡胖加熟附片、干姜;烦躁、焦虑不安加炒柴胡、茯神;纳呆者加焦山楂;口苦心烦,脘腹胀闷加黄连、枳壳。结果显效18例,有效3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7%。陈津生 以本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例。患者心烦、惊悸不安,胸闷头昏,微恶寒,自汗出,纳呆,舌淡苔薄白润,脉结代。药用炙甘草12 g,党参、阿胶、五味子、生姜各10 g,大枣10枚,桂枝6 g,生地45 g,麦冬、麻仁各15 g,加白酒20 ml 同水浸后,煎服。服上方20余剂诸症悉平。洪畴九以本方治疗神经官能症1例。患者心烦失眠,颈头部发麻,彻夜不寐,记忆力减退,耳鸣重听,面时潮红,时苍白,心悸,气短多汗,午后体温略高,肢麻怕冷,小便黄,大便干结。证属阴阳失调,气血两亏。药用炙甘草10 g,阿胶10 g,麻仁10 g,生地15 g,麦门冬10 g,五味子10 g,党参15 g,桂枝10 g,生姜3片,大枣6枚。酒水共煎。服至半月,始有效果。守方加服3个月后,痊愈并恢复工作。赵经梅以本方治疗1例中心性视网膜炎患者。曾用激素治疗无效,右眼底黄斑部可见点状密集的白色渗出物,中心反光消失。药用本方加茯苓、生黄芪,煎服20剂后复查视力恢复,改以补益肝肾之品巩固疗效。时隔月余随访右眼视力已达1.5,眼底改变已趋于正常。王佐明对心律失常病情较平稳者单独采用中药治疗。其中男48例,女12例,病程1~8年,年龄26~74岁。冠心病39例,心肌炎4例,风心9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肺心病6例。均间断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佳而停用西药。中药用炙甘草15 g,黄芪30 g,西洋参6 g,生地20 g,麦冬15 g,五味子12 g,阿胶10 g,桂枝10 g,川芎10 g,丹参30 g,生姜3片,大枣3枚。气虚重加太子参;阳虚者加制附子;阴血虚少加枣仁、桂元肉、远志;瘀血甚加桃仁、红花、地龙;气滞加郁金、木香、枳壳;痰浊甚加全栝蒌、制半夏、云苓、石菖蒲。水煎服,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结果治愈(心率规整)12例,显效(心律失常抑制率>80%或转为窦性)16例,有效(心律失常抑制率>50%)22例,无效10例(心律失常的抑制率<50%)。

【临床体会】临床较多地以本方治疗心血管疾病,用于冠心病、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时,我们的体会是部分药物的量要适当加大,如生地可用至50 g 以上,我们最大的一例用至100 g;炙甘草多用至30 g以上,有时可达到60 g,也有学者认为炙甘草用量不应少于50 g,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如果有下肢浮肿,脘腹胀满者,可适当减少用量至20 g。一般使用本方时不要轻易变更药物,应连续应用十几剂甚至几十剂方能见效。应用时如无便结常去掉麻仁,胸闷明显者加郁金、降香,失眠者加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畏寒者加附子;阴虚口干明显者可加沙参、玉竹;兼血瘀者加丹参、红花;心动过速者加苦参、生龙骨、生牡蛎;心动过缓者加附子;心脾不足者加黄芪、白术多可提高疗效。治疗气阴两伤之虚劳干咳使用本方时,如阴伤肺燥显著者,应减少或不用姜、桂、酒,恐其耗灼阴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