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方解与现代研究

浏览 11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9g苏叶6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

梅核气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伴胸胁满闷作痛,或咳,或呕,苔白腻,脉弦滑。

【方解】梅核气多由七情郁结、痰气交阻所致,治当行气与化痰兼顾。本方是治疗梅核气的常用方剂。方中以半夏为君,功善化痰散结,降逆和胃。臣以厚朴长于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半夏之散结降逆,有助于厚朴理气;厚朴之理气燥湿,有助于半夏化痰,一化痰结,一行气滞,两者相配,痰气并治。佐以生姜之辛温散结,降逆消痰,助半夏化痰散结,和胃止呕,并解半夏之毒。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使湿去脾健,则痰无由生。苏叶为使,一则取其芳香疏散,协厚朴开郁散结,质轻入肺,能引药上行以达病所。诸药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能燥湿降逆,合而成方,共奏散结行滞、降逆化痰之功。

气津凝,阻于三焦,法当调气行津,开其塞,祛痰降逆,令其下行。故本方用半夏为主药,运脾输津,降逆行涎;输以生姜温胃行津,茯苓淡渗利湿,三味专为津液凝聚阻于三焦所设。然而,水液塞滞三焦,实因津随气郁使然,若只行津面不调气,滞气何由得通:故以厚朴下气宽中,治其逆满;苏叶芳香开郁,兼理肺肝两组药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促使气机调畅,逆降津行而诸证庶几可解

此方配伍反映了以下几个特点。①以通调津液为主,疏通气机为辅。此方既以除湿为主,列人理气法中似乎欠当。综观全方五药,半夏、生姜、茯苓均系运脾输津之品,而调气的厚朴、苏叶二药也有醒脾化湿作用可见除湿是主要的。列入理气法中作为说明津气的互为因果关系,有启发作用,若欲列人除湿祛痰法中亦无可厚非②以治中为主,兼顾上下,此方无论调气、行津,都反映了以治中焦脾胃为主,兼顾上下的结构。厚朴、苏叶均能畅气醒脾,一升一降,能令中焦气机舒畅;苏叶又能宣发肺气于上焦,疏达肝气于下焦,令卫气宣发于表,不致内郁,从而反映了三焦并治的结构。半夏、生姜、茯苓散水和脾,能令牌运恢复,重用生姜,又能合苏叶宣发肺卫,令水津外布;合茯苓开源洁流,令湿浊下行,也反映了三焦并治的结构。此方药仅5味而调气照顾到了肺、脾、肝,行津照肺脾肾,构思如此填密,堪为学习楷模。③调气以降为主,降中有宣;行津以燥湿,芳化为主,兼用辛淡。

三焦气滞而证见于上部,系气机郁而不宜,逆而不降。此方厚朴、苏叶都能降气而令逆气下行;苏叶又能宣畅气机而令卫气出表,虽然药仅2味,却能恢复气机升降出入之常。半夏燥湿运脾,生姜温胃散水,苏叶、厚朴芳香化湿,一切为了恢复脾运;苏叶、生姜之辛,可以宣发肺气,开泄理,布津于表:茯苓之淡,可以渗利水湿,导湿下行,将宣肺、燥湿、芳化、淡渗合为一体,发汗、利水溶于一方治湿诸方至今仍未脱其案白令人叹为观止。

【按语】《金匮》此方原治:“妇人咽中如有炙”后世医家则多用于气郁津凝,阻于三焦的各种病变。如《三因方》大七气汤(即本方),“治心腹胀满,傍冲两胁,上塞咽喉,如有炙,口咽不下。”说明本方可治肝脾的气郁痰滞。《易简方》四七汤(即本方),治“中脆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塞盛,上气喘急;或呕吐恶心;妇人恶阻,尤宜服之。”(医方口诀集》)治“诸气不调而作痛,或手足疼痛,或腹膈型痛不可忍,或小便短涩如淋者。”要诀》谓治“癫疾。”综合上述,此方所治,部位涉及上中下三焦,基本病理都是气郁湿滞,如果不从三焦分析,显然不能灵活运用此方

【歌诀】半夏厚朴紫姜苓,气郁津凝是病根,咽中物阻难速愈调气行津庶可宁。

【临床应用】现代常应用本方加减治疗癔症、咽异感症、焦虑性神经症、抑郁症、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食管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注意事项】本方药物多为苦辛温燥之品,故阴虚津亏或火旺者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半夏厚朴汤具有抗抑郁、预防吸入性肺炎、增强吞咽神经的反射能力、改善吞咽功能、延长睡眠时间、提高人睡率、镇吐止呕、抗应激、抗过敏、促进胃肠运动、增强食管对胃反流物的廓清能力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程度、减轻炎症反应、减少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以及调节应激后的内分泌免疫等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