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些梅核气用半夏厚朴汤效果不理想?

浏览 6

《金匮要略》云:“妇人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医宋金鉴》云:“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即今梅核气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痰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气。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气。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按梅核气病之名,始于宋·王硕之《易简方》。其论病机,有云“四七汤(即半夏厚朴汤)治喜怒悲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之所为是也。”其述所主证候,王氏谓“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节,呕吐恶心”。论证虽简,殊有重要之参考价值。可见半夏厚朴汤确实是治疗“梅核气”之良方。

但在临证之时,有些患者未必见效,究其原因,与产生“梅核气”之病因病机有关,若由于寒饮湿痰结所致,症见:咽中如有炙肉,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胸脘痞闷,腹部胀满,呕吐恶心,二便不爽,舌白,脉弦等,则用之有效。若因痰火郁结而成,症见:咽中如有炙肉,吞之不下,咯之不出,咯出少数结痰,咽部发红,情绪急躁,舌质红,脉弦数等,用之则无效,李培生先生经验对于这种患者可以使用清火化痰宣郁解结之法。药用黄芩、玄参、浙贝母、海蛤粉、炒牛蒡子、白僵蚕、昆布、牡蛎、夏枯草、制香附、青果。方名清化解郁汤,以治此症,确有良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人,“梅核气”所涉及的中医证型并非“七情郁气凝痰”一端,因此,中医治疗疾病要始终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要“师古而不泥古”,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