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合二陈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浏览 12

【药物组成】麻黄9g桂枝9g干姜9g细辛3g半夏9g五味子3g白芍9g甘草9g陈皮12g茯苓9g生姜3g乌梅1枚

【组方依据】肺主气,司呼吸,为华盖之脏,输布津液。外感风寒,最易犯肺,寒邪束肺,则肺失宣发肃降之职,水液不得正常输布,积停为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欲祛痰饮,当健运脾胃。小青龙汤与二陈汤合用,既外散风寒,去除侵犯肺脏的外邪,又肺脾同治,祛除内生痰饮的根本。故本合方正为外感风寒,痰饮内盛之病证而设,尤常用于素体痰湿体质者外感风寒之证。

【方药分析】

方中用麻黄、桂枝以发汗解表宣肺;加干姜、细辛温化寒饮,并助散风寒;半夏辛温而燥,最善燥湿化痰散结,且能和胃降逆而止呕;陈皮理气燥湿,使气顺而痰消;茯苓健脾燥湿,使湿无所聚,则痰无由生,是兼顾治本之法,生姜降逆化痰,又可助半夏、陈皮以行气消痰,又能制半夏之毒;另以五味子、白芍为佐药,以敛肺气、养阴血,以防辛温太过耗散肺气及损伤阴津。使以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成祛邪解表、化痰散结、健脾燥湿之功。

【用方指征】临床应用本合方的指征有三:一是外感风寒的症状,如发热、恶寒、头身疼痛;二是痰饮内盛的表现,如咳嗽咯痰,痰多色白,或有喘促,胸胁满闷等;三是舌脉表现,常见舌淡或胖,苔白而腻,脉浮滑。

【临床应用】

1.感冒

本合方适用于感冒而痰饮内盛者。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口不渴,舌苔白润,脉浮滑。

2.慢性支气管炎

适宜于慢性支气管炎因痰饮内盛,复感风寒而急性发作者。症见咳嗽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形寒肢冷,或有发热,舌质淡苔白腻,脉浮滑者。亦可用急性支气管炎而兼有痰饮者。

3.哮喘

临床上以呼吸急促,喉中痰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痰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滑属寒痰伏肺的哮喘者可使用本合方治疗。

4.肺炎

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急,咳痰稀薄,胸闷不舒,或外感未解,兼见恶寒,鼻塞,流清涕,头疼,肢体酸楚,舌苔薄白,脉浮等因风寒袭肺引起的肺炎作为投方指征。

5.胸腔积液

临床上以咳逆喘满不得卧,痰吐白沫量多,往往经久不愈,天冷受寒加重,甚至引起面浮跗肿;或平素伏而不作,每值遇寒即发,发则寒热,背痛,腰痛,目泣自出,身体振振睥动,舌苔白滑或腻,脉弦紧属寒饮伏肺者,可以本方治疗。

6.慢性鼻炎

临床上以鼻塞流清涕,发作性喷嚏,形寒肢冷易感冒,遇天气变化则鼻寒流涕加重,口淡而腻,纳食不馨,舌淡苔白腻,脉滑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临床报道】宋超典治疗悬饮1例(渗出性胸膜炎,已排除结核)。患者因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经治疗后胸痛略减而咳喘胸闷加剧,右胸中等量积液,证属水饮内蓄、风寒束肺,治以宣肺利水、平喘定悸,方用本合方加附子、杏仁、鱼腥草。服药3天,喘咳、心悸均减,再服3剂,X线检查示右侧肋膈角变钝,后以前药调理数日而愈。又以本合方加附子、杏仁、白冰糖为引制成咳喘合剂(按常规剂量比例调配而成,瓶装250ml),治疗3例咳喘患者,病均告愈。兰少敏治疗痰湿头痛患者2例,以本合方加减。药用麻黄、桂枝、细辛、干姜、白芍、半夏、五味子、陈皮、茯苓、甘草,服药36剂后,诸症悉除,随访1年未复发。

【临床体会】我们在临床多用本合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咯痰,气喘等证。一般来说,因外感风寒起病,恶寒发热且痰饮内盛者正适合使用本合方。如外感已解,但见咳嗽、痰多、气喘等痰湿停聚表现者,可去麻黄、桂枝以减缓发散之力;或改用蜜炙麻黄,并加白前、苏子、莱菔子、杏仁等以助化痰止咳平喘;若湿痰化热,咳嗽气息粗促,咳痰质黏或稠厚,色黄,咳吐不爽,咳引胸痛,口干欲饮,舌红苔黄,用本合方宜减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用量或不用此类温散药物,加桑白皮、黄芩、栀子、栝蒌、鱼腥草等以清热化痰;若久病脾虚,神倦肢懒,酌情配伍党参、白术、山药等益气健脾之品;若阳虚明显,肾不纳气,气短较甚,动则气喘,呼吸不利,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者,加补骨脂、仙灵脾、胡桃肉、冬虫夏草等常能取得满意疗效。治疗鼻炎时常加用藿香、苍耳子、辛夷、白芷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