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浏览 8

【药物组成】麻黄9g桂枝9g干姜9g细辛3g半夏9g五味子3g白芍9g甘草9g杏仁9g石膏15g。

【组方依据】肺气主表,为卫气,其性骠悍滑利,如风寒外束肌表,使肺卫之气郁而不发,正邪相争,则发热恶寒。寒邪闭郁,入里化热,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邪热壅塞则肺气不宣,咳嗽喘促,水津不布,痰饮内生。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既开肺表之闭,使寒邪透散,又清肺脏之热,使肺气得宣,与小青龙汤合用,既有解表发汗的功效,又加强清肃痰饮的作用。故本合方适用于肺热喘促,内有痰饮之证,《金匮要略》中之小青龙加石膏汤可谓是其雏形。

【方药分析】方中用麻黄辛苦温,宣肺解表以平喘,石膏味辛甘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二药相制为用,既能宣肺,又能泄热,虽一辛,一辛寒但辛寒大于辛温,使本方仍不失为辛凉之剂,共为君药;桂枝发汗解表,与麻黄相合更增宣肺解表之力;干姜细辛温化寒饮,并助散风寒,半夏则祛痰散结,另以五味子、白芍敛肺气、养阴血,以防辛温太过耗散肺气及损伤阴津;杏仁苦降,协助麻黄以止咳平喘,用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用以为使。全方共成宣肺清热,止咳平喘之功。

【用方指征】临床上应用本合方的指征有二:一是咳嗽喘促上气发热或身热不扬,面红气粗,痰白或黄质黏,口渴。二是舌淡红或红,白或带黄,脉浮数或滑数。

【临床应用】

1.流行性感冒

临床表现为微恶寒,发热较甚,汗出不畅,头痛,咳嗽,痰黏或黄,咽干燥,或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浮数属中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者。

2.急、慢性气管和支气管炎

适宜于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因痰热内盛,或兼外感风寒者。症见咳嗽气急,胸部胀闷,咳时引痛,咳痰色黄质黏,或有身热微恶风寒舌苔薄黄,质红或淡红,脉数或浮数。

3.支气管哮喘

临床表现为呼吸气粗,咳逆上气,胸部胀闷鼻翼煽动,咳痰不爽,痰质黏稠,伴有形寒,身热,心烦,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证属表寒里热的哮喘证。

4.肺炎

因风寒袭肺,郁而化热引起的肺炎发热,咳嗽气急,咳痰黏稠,胸闷不舒,或伴有恶寒,鼻塞,流浊涕,头痛,肢体酸楚,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等可使用本合方治疗。

5.肺气肿、肺心病

在慢性支气管炎基础上,因外感风寒诱发,出现咳嗽、咯痰、气喘加剧。

临床表现为气急、呼吸困难,动则明显,逐渐加重,咯痰增多色黄质黏,甚则不能平卧尿少浮肿等是本合方的适应证。

【临床报道】沈桂英以本方加地龙,治疗热喘1例3剂后咳爽喘缓,改用二陈汤加味,5剂而安。又以本方加代赭石、苏子霜治疗1例产后受寒引起急性支气管哮喘,服药4剂,病情缓解,后以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调治获愈。宋超典等以本方加减治疗水肿1例。患者为5岁男孩,全身浮肿,小便短少3个月,诊为肾病综合征。就诊时高度浮肿,按之不陷,小便癃闭,屡用速尿亦不见效。此乃肺失宣降,水道不利,水溢肌肤为肿,用本方去五味子,加陈皮、鱼腥草、防己,1剂后小便通利,肿减喘平。治疗20天后诸症消失,尿检无异常。巩继海等3治疗1例70岁高龄咳嗽喘促10余年患者。该患者咳嗽喘满,痰出如涌,痰色白,咯稀而黏,方以本方加减。药用炙麻黄10 g,桂枝、干姜、炙甘草、五味子各6 g,炒白芍12 g,细辛2 g,半夏15 g,生石膏20 g。服3剂后,痰清气爽,嘱常服山药等菜蔬健脾补肾,预防复发。义浜洋一郎4报道,为明确小青龙汤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镇咳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化学及机械刺激诱发咳嗽,对正常和患支气管炎的豚鼠及鹌鹑进行试验,探讨其中枢性镇咳作用及对产生咳嗽的机制即纤毛输送功能、呼吸道分泌及气管平滑肌收缩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口服小青龙汤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250mg/kg)虽弱于可待因(20mg/kg),但对电刺激豚鼠喉上神经引起的咳嗽有显著抑制作用( P<0.01)。口服上述同等剂量小青龙汤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30 min 后对缓激肽诱导的豚鼠传入性迷走神经放电有减弱作用。对用二氧化硫刺激患支气管炎的大鼠连续口服小青龙汤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250mg/kg)7周,测定肺清洗液中的蛋白质、肺表面活性剂磷脂质、岩藻糖及唾液酸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但清洗液中的总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口服小青龙汤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40~250mg/kg,对鹌鹑黏液纤毛输送功能有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以乙酰胆碱(1 pM)及 P 物质(1 pM)诱导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添加从给予本剂的豚鼠中得到的血清,13~27 pl ml 浓度时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添加27pl/ml对P物质引起的收缩有70%的抑制作用。小青龙汤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镇咳作用机制与抑制呼吸道的传入性神经感受器有关,与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和末梢性镇咳药麦门冬比较,显示其有广泛的镇咳作用。

【临床体会】我们在临床多用本合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流感、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中医辨证为表寒里热者。治疗流感,微恶寒,发热甚,汗出不畅,头痛、咳嗽,痰黏或黄,咽干燥,或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者可酌情配伍大青叶、板蓝根、连翘等;治疗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若表证已解,痰热内盛,咳嗽气息粗促,咯痰质黏或稠厚、色黄、咳吐不爽,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黄色,用本合方宜去桂枝、干姜、细辛等温散药物,加桑白皮、黄芩、栀子、栝蒌、鱼腥草等以清热化痰,常有较好疗效,此时,若合用西药敏感抗生素则疗效更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