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危害大,预防可不止补钙这么简单!

浏览 21

动不动就腰背骨痛?

上了年纪就开始“缩水”驼背?

只是轻轻摔倒就骨折?

........

骨质疏松症并不罕见,《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指出,我国至少有近7000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据推算,至2050年,我国50岁及以上的男性和女性的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会升至7.46% 和39.19%。

每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在此,“医联媒体”特邀权威专家,与大家聊一聊这个潜藏在我们身体里的健康杀手。

一、骨质疏松的风险,潜藏在每个人身边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黄宏兴医师表示,人的骨量总体呈现“正常——减少——疏松”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30岁左右骨量达到峰值,之后随着年龄越大,骨量流失越来越快,那么就越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包括4个方面:

1、引起腰背疼痛或者是全身的骨骼疼痛。一般在负重或运动之后会加重,比较严重的患者连翻身、起坐以及行走都有一定的困难。

2、脊柱改变。严重的骨质疏松,会造成人体胸腰椎椎体的变形,身高减少,腰背变驼。

3、脆性骨折。骨质疏松严重时,轻微的外力就可能造成骨折。比如轻轻的摔了一下或者是打喷嚏、咳嗽、搬了一些轻微的物品等。

4、心里的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情况。很多患者得了骨质疏松后,或多或少的有恐惧的心理,这也是17年版古松指南里新增的一条临床表现。

二、骨质疏松症已不再只是“老年病”

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只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事实并非如此。骨质疏松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1、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和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这一类跟年轻人无关。

2、继发性骨质疏松,就是继发于身体里面其它系统的疾病所导致,比如内分泌方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这一类可发生于年轻人。

3、特发性骨质疏松,常常发生于年轻人,包括:青少年、成人骨质疏松,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等。

因此,黄宏兴主任也强调,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骨质疏松症,除了年龄以外,遗传因素、营养不均衡、活动量不足、长期酗酒、吸烟、嗜食含咖啡因的食品以及长期服用一些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都可能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年轻人如果出现腰背酸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就要及时就诊,以排除骨质疏松的症状。

三、预防骨质疏松症不能光补钙

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事实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某些疾病或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所引起的,这时候应该先找出病因,再对症治疗,只有把疾病控制好,骨质疏松症才能有所好转。

而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也不是光补钙,补得越多就越好。黄宏兴主任认为,补钙应该要根据不同的个体来进行选择。对于补钙的量,可以参考2013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的标准:成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该为800mg,50岁以上的人群每天钙的推荐摄入量是在1000到1200mg之间。尽管大家在饮食中可以摄入一定量的钙,但是我们国家的食谱普遍还是属于低钙的食谱。除了从饮食里面获得一定量的钙之外,还额外缺大概400到600mg。

因此,中老年人、特别是骨质疏松的患者,建议每天补充的钙量是1000到1200mg之间。

另外,如果体内维生素D不足,即便补充再多的钙,身体也无法有效吸收。所以,骨质疏松患者在补钙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补充维生素D。

虽然说,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有助于延缓骨量丢失,但并不能替代抗骨质疏松药物。骨质疏松患者关键还是要解决骨代谢失衡的问题,如果没有规范服用抑制破骨或促进成骨的药物,对于预防骨折来说仍然是无效的。如果是已经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并进行必要的药物干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最后,黄宏兴主任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的好习惯,平时适当晒晒太阳,避免久坐或低头玩手机等伤骨坏习惯,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