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经常能遇到一些小病不断的人,天天都在看病吃药,我们也顺其自然就将他们称为“药罐子”、“病秧子”,但是我们经过研究发现,经常生病的人居然才是真正长寿的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生病更长寿的现象呢?有哪些长寿秘诀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揭晓答案。
常生病更长寿的原因
1、提高免疫力
适当的小病小症,其实有一定好处,这是因为,小病小痛能调动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不松懈,处于高度警备,对识别病症细胞、病毒非常好。例如,感冒是常见病症,在感冒的时候,能调动免疫细胞,抵抗病毒,抵抗力不断增强,避免受细胞伤害。
2、心理更坚强
俗语叫“小病不断,大病不犯”,这样的俗语用在体弱多病的人身上再合适不过,因为,他们习惯了和疾病打交道。因此,面对生病,他们不会害怕,往往比较平静,如果一来,气势上就占了上风。小毛体弱多病者在与疾病斗争过程中,每“拼搏”一次,都可能为自己身体挣得一笔宝贵的财富。而身体健康者,一旦患病,往往会把自己的病情往坏的方面联想,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3、久病成良医
虽然,药罐子不好听,却经过长期生小病,更懂得身体出现哪些症状,对应哪些病症。这样的药罐子,会听医生叮嘱,不会放纵自己。此外,他们也更会学习健康保健知识,比一般人懂得更多,每当身体不适就会看医生,将小病遏制在萌芽。
4、更注重保养
常生病的人最清楚自己的身体,他们深知“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健康。”因此,会倍加珍惜自己的身体,平时会更加注重锻炼和保养。很多人嘲笑“药罐子”们太夸张,有一点小病就吃药,事实上,这正是“药罐子”的优势所在,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道有病赶紧治,并能够早期发现疾病。
5、心态更平和
体弱多病者一般不争强好胜,不做力不从心的事,他们深知自己身体有病,经不起大喜大悲、患得患失等不良情绪的刺激,他们的心态比较平和,不仅对身体,对生活中其他的事情期望值也不会过高,遇事能做到心平气和。这样,能量消耗相对缓慢,节约了生命能源。
然而,一些平时看来比较健康的人,盲目地认为自己身体好, 生活不规律、饮食无节制,而且争强好胜,久而久之使身体抗病能力下降,不得病的时候还相对正常,一旦得病,往往就是大病重病。
长寿的秘诀
1、饮食有节
老中医认为,调节饮食以养脾胃,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们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杂粮,更爱吃蔬菜、豆类、水果,而鱼与肉吃的较少。虽有个别偏食鱼肉的,也是荤素搭配,从不过嗜。
他们的食养经验是: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甘、四不过肥、五不偏食。还有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等。有些老中医把清代袁枚的诗作为食养之鉴,即“多寿只缘餐食少,不饱真是却病方。”
2、时常静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压力无从逃脱,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控制。研究显示,压力管理不仅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甚至可以改善心脏病患者的健康状况。首先正视、接纳压力的存在,然后每天尝试通过瑜伽、冥想或者深呼吸来调节压力,你会发现仅仅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5分钟,就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
3、坚持锻炼
研究证明,经常锻炼的人比不经常锻炼的人平均寿命更长。研究显示,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患心脏病、中风、糖尿病、抑郁症和某些癌症的风险,还可以帮助你在步入老年后保持思维敏捷。很多人抱怨没时间运动,其实每天只要抽空锻炼10分钟,累计每周锻炼2.5小时,也有很好的健身效果。
4、起居有序
老中医多随四时而起卧,春夏晚卧早起,以应阳气之生长;秋季早卧早起,免受肃杀之气的戕伐;冬季早卧晚起,不使身体的阳气受寒气干扰。他们的睡眠是“先睡心,后睡眼”。“睡前除杂念,调息入梦多”。它如睡前洗脚、睡前不语、睡前勿食等,都是有益的安眠之法。在衣着方面,宽舒合体勿紧束,以利于血液循环。春衣慢慢脱,秋衣迟迟冻(俗言“春捂秋冻”)。他们喜欢“安步当车”,多数老中医古稀之年仍坚持徒步上班,既散步,又散心。
经常生病的人千万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所谓的祸福相依就是如此,当你在遭受一场磨难的时候,千万不要灰心,黎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