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静下来,不要去随波逐流,不要被外在的世界所迷惑,找回内心的宁静,也是养生的一种方式。
现实的中国人
当今社会,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每个人都躁动不安,感觉非常累。
当你去问别人累不累、忙不忙时,大家都说很累、很忙,好像不忙不累就不是中国人。
法国益普索公司曾调查了二十多个国家,发现受访的中国人中有71%的人选择了用财产来衡量成功,这个数字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
这反映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市场经济大潮中,金钱至上成了很多人的普遍信仰,成了当下中国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
社会氛围变得焦躁,每个人都会感到压力很大。
有时候,尽管觉得自己很成功,各方面做得非常好,如果没有钱,别人还是认为你不成功。所以有外国媒体惊呼:中国人太现实了!
心安何处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两条年轻的鱼遇到一条老鱼。老鱼热情地打招呼:“早上好,孩子们。
这水怎么样?”两条小鱼继续向前游着,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发问:“什么是‘水’?”
我们很容易在单调重复的日常生活之中形成无意识的惯性而不自知:无意识地翻手机、忽略身边的人和事、冷漠、愤怒、抱怨……就像故事中的小鱼,长期生活在“水”中,却不知道“水”是什么。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种修炼——在繁琐无聊的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回归自我、回归生活,不再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自我掌控生活的方向。
儒学追求“内圣外王”,所谓“内圣之学”即心性之学,“外王之学”则渴求王者的事业成功。
心性之学是儒学的精华,也是儒学的精神原点。通过修身养性、身心的修炼与德行的完善,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
我们读儒家经典,看到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大学》讲“明明德”、孟子讲“养心莫善于寡欲” “求放心”、《易传》讲“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朱子讲“正心诚意” “仁立义行而性定”等等,都是儒家养心的经典表述。
养生重在养心
通过养心,我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幸福与健康;通过养心,甚至可以养颜、养德,还可以长寿。
养心首先是要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从巨大的生活压力中,从焦躁不安中,从很多病态中一一回归,找到内心的这一片宁静,从而获得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