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肌病主要指的是由皮质类固醇激素导致的肌无力和肌肉萎缩,也叫做皮质类固醇性多发性的肌病。类固醇肌病可以分为慢性或急性的类型。慢性类固醇肌病比急性更加多见,起病较为隐匿,主要的表现是盆带的肌无力,并渐渐的发展,最后会累及到四肢近端的肌群和肩胛带肌。
类固醇肌病的治疗
类固醇肌病的治疗主要分为慢性类固醇肌病的治疗和急性类固醇肌病的治疗。慢性类固醇肌病可以在停药后的数月或数周就到达恢复状态,当使用含氟制的患者改用非氟制剂以后肌无力的症状就会出现相应的缓解。而急性类固醇肌病的患者则需要在停药后的数周就会出现好转的迹象,存在少部分的患者肌无力可能会持续一年左右。
类固醇肌病的临床表现
1、慢性类固醇肌病
慢性类固醇肌病主要是由于长期使用皮质类的固醇所引起的肌肉出现病变。患者常常具有长达数年或数月大剂量使用皮质类固醇的用药史。
(1)患者的肢体肢带肌和近端肌力量相对比较弱,呈现对称的分布。该病首先会侵犯下肢的近端,并渐渐的发展,最后会累及到四肢近端的肌群和肩胛带肌。
(2)人体的醛缩酶和血清CK处于正常。肌电图也是正常的或呈现轻微的肌源性损害,无自发的电位。肌活检会发现肌纤维的大小出现轻微的改变,可能伴有Ⅱ0型纤维的萎缩,但无很少的肌纤维坏死和炎性细胞的浸润。
2、急性类固醇肌病
急性类固醇肌病主要是由于皮质类固醇所导致的急性四肢瘫痪性肌病和危重病性肌病。患者常常因为多种全身性的疾病或严重顽固性的哮喘接受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治疗,也见于脓毒血症等危的患者,当肌肉缺失神经支配以后会摄入大量的皮质类固醇,便会出现选择性的肌凝蛋白缺失,这就是急性类固醇肌病的特征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