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进步, 肿瘤被人类越来 越深入地认识和研究,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 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人类对肿瘤的治疗手 段也是越来越多样化、 完善化, 外科手术、 放疗、 化疗、 靶向治疗、 介入治疗等是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主 要有效手段, 但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仍较高, 主因 归结于其有复发、 转移特点, 并且手术、 放化疗后遗留 的放射性炎症、 肝肾功能的损害、 骨髓抑制、 胃肠道反 应等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现代 社会对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中医和西医有效结合的 综合治疗时代, 传统中医药在治癌、 控癌、 固癌以及对 相关症状的缓解、 生存期的延长、 生活质量的改善等 较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膏方, 作为传统中医的 重要治疗手段, 兼有调体治病、 补虚祛邪之功, 且有口 感好、 携带方便等优点, 是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 珠, 有调、 补、 防、 治四大功效, 在恶性肿瘤的防治, 及 后续辅助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更彰显出独 特优势。
膏方概述?
1 历史源流
膏方首见于 《说文解字》 。 《五十二病方》 有肪膏、 脂膏、 猪膏等膏方的描述, 用于治疗外伤疾病 [1] 。文献 可见的最早内服膏剂方载于 《五十二病方》 [2] 。膏方 治病分内服、 外用是从 《黄帝内经》 “豕膏” “马膏” 的 记载开始 [3] 。熬煎制胶的方法第一次见于 《神农本草 经》 , 奠定现代膏剂的制作基础。早期的 “膏” 或 “煎” 主用于治病, 隋唐时期才出现补益类膏方。膏方逐步走向成熟是在明清时期, 命名、 制备较规范, 如泽肤 膏, 通声膏等就记载于 《证治准绳》 。 “琼玉膏” “龟鹿 二仙膏”等部分膏药甚至沿用至今。纵观膏方历史, 经历了从外用到内服、 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 从补益 理念到补治结合观念的转变这样一个悠久的发展历 程。足以看出, 千年的历史沉淀, 让膏方应用价值霍 霍生辉, 让人们对膏方的价值有了充分的认可, 推动 膏方应用不断发展。
2 特色优势
2.1 剂型优势 膏方, 即膏剂, 是一种冻状或稠厚状 半流质剂型, 它是以剂型命名的。膏, 是中医里丸、 散、 酒、 汤、 膏、 锭等 8 种剂型之一。膏的含义比较广: 若 指形态, 凝而不固为膏; 若指物, 油脂为膏; 若指口味, 则以甘姜滑腴为膏。秦伯未在 《膏方大全》 亦指出五 脏六腑的枯燥虚弱, 均可由膏方来滋补。由此可见, 膏方的补益作用不可小觑。膏剂稠厚, 在人体内停留 时间较其他剂型长, 吸收缓慢, 可以更好发挥滋补、 治 疗作用。膏方具有用量小、 反应小; 长效、 高效; 携带、 服用方便等特点 [4] , 这使患者依从性更为提高, 符合慢 病长期调治的特点。由此可见, 膏方特殊的剂型, 为 肿瘤的调治提供了有力依据。
2.2 选方立法特色
2.2.1 整体着眼, 量体用药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两个 主要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人体的各个脏腑 官窍之间、 各个部分间是不可分开的, 不仅功能上相 互为用、 相互协调, 而且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这 就要求医者看病立法开方不可只观局部, 忽视整体。 有效膏方的开出, 也需要具体病人具体分析, 不可一 概而论。辨病、 辨证、 辨病性、 辨病因是辨证论治主要 内容, 辨病位、 辨体质、 辨正邪关系亦是不容忽视。中 医膏方就是在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本原则下, 视病人具体情况用药。如妇女易肝郁气滞, 多予疏肝 解郁之药; 中年人压力较大, 易被七情劳逸所伤, 多是 补药和泻药共用; 老年人气血运行较年轻人迟缓, 多 配合应用行气活血之品等。膏方不同于药物的简单 堆砌, 它是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 不同发展 阶段的不同治疗目的、 不同人群的不同发病特点、 不 同体质的不同症状体现,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性 地立法选方。这都为肿瘤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异性治 疗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2.2.2 调畅阴阳气血, 以平为期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 常进行离不开阴阳两方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 阴阳的 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当这种协调平衡被打破, 人体就 会有疾病的发生。中医治病的思想就是应用药物的 偏胜之性, 改变人体这种阴阳气血出现胜衰偏倚的状 态, 使人体气血阴阳恢复平衡协调, 从而实现 “阴平阳 秘, 精神乃治” , 膏方制订的主要原则也是如此。临床 所见, 中老年人脏腑机能逐渐衰退, 运化功能减弱, 更 多的表现出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 若无视此点, 不顾 及老年患者实邪的存在, 一味猛补, 只会事与愿违, 不 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膏方用药, 不仅要考虑 “精 不足” 和 “形不足” 治疗的不同, 还要根据患者自身的 具体临床症状, 针对瘀血等病理产物, 恰当加用活血、 行气之品, 疏通气血, 而致阴阳平衡。
2.2.3 脾升胃降, 以喜为补 叶天士云 “食物自适者 即胃喜为补” , 是临床药治及食调的重要法则, 膏方的 制订也要遵循此法则。口服膏方后, 脾胃能消化吸收, 才能期望达到补益的疗效, 所以制定膏方时, 需要配 合健运脾胃的药物, 比如配用桔梗、 枳壳, 以求升降相 因; 山楂、 神曲以消食化积等, 众多滋腻补品中加入运 脾健胃之药, 能资助脾运之功, 避免补药黏腻壅滞之 弊。
2.3 功效优势 中医膏方富含上等滋补之品, 在补虚 扶弱、 抗衰延年方面着显著效果。同时, 对纠正亚健 康状态和防病治病也有明显疗效。总之, 中医膏方兼 具改善体质、 补虚扶羸、 防病治病之功用。
膏方调治恶性肿瘤机制特点
1 扶正补虚, 防病治病
全身属虚、 局部属实这是中医认为的肿瘤疾病特 点。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是所有疾病发生基本原因, 内因是指人体正气亏虚于内。而防御外邪入侵和祛 除入侵人体的病邪是人体正气之功用。若机体正气 充足, 各种致病邪气无机可乘, 正是先有正气亏虚于 内, 外邪才有机可乘, 入侵人体而致病。 正如 《内经》 说: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 《活法机要》也有脾胃气血 虚衰, 再感受四时外邪, 就比较容易产生积证的观点。 这都说明人体正气亏虚于内是肿瘤发生的内在基础。 “正气内虚, 毒瘀并存” 是现代有些学者提出的肿瘤病 因病机, 且提倡 “扶正解毒祛瘀法”为恶性肿瘤的治 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膏方能把丰富的营养物质贮 存体内, 改善患者虚弱体质, 提高肿瘤患者自身免疫 力, 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发生, 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 一重要目标。名医秦伯末在 《膏方大全》 中指出: “膏 方并非单纯补剂, 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 。因此, 医者 可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 加入活血行气、 清热解毒 药等药物来祛邪治病。中医膏方兼具调治之功充分 彰显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色优势。 膏方扶正补虚、 防病治病的双重功效也符合 “以 防为主, 防治结合” 这个传统医学理念。 《素问 . 四气 调神大论》说 “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 乱” 。人体正气亏虚于内不仅是肿瘤发生的内在基础, 而且肿瘤的转移、 扩散也与正气亏虚密不可分, 因此我 们可运用膏方补虚扶正、 祛邪治病的作用达到防止肿 瘤的复发、 转移的目的。凌文津 [5] 将 120 例术后三阴 乳腺癌患者分为口服归脾汤加味膏方的治疗组和未服 膏方的对照组, 随访三年, 结果: 服用归脾汤加味膏组 3 年无病生存率 (RFS) 、 总生存率 (OS) 明显高于未用 膏方组。表明中医膏方降低肿瘤术后患者复发性转移 率, 延长无病生存期有较好疗效。张盛奇等 [6] 也提出 围化疗期可用中医 “治未病” 思想指导中药治疗。
2 阴平阳秘, 以衡为补
传统医学认为, 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是人体的基本 发病病机。正如 《素问生气通天论》 所说: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 。各个经络、 脏腑功能的平衡和协调是阴 阳平衡的具体表现。阴阳脏腑气血平衡, 机体保持内 稳态, 身体健康无恙。反之, 平衡状态被打破, 机体内 环境紊乱, 机体则产生病理变化, 最终导致疾病甚至 死亡。 恶性肿瘤发生、 进展的原因就是阴阳失衡, 机体 内环境稳态消失, 使机体气血阴阳恢复动态平衡是中 医治疗肿瘤的主要法则 [7] 。郁仁存等提出手术、 放化 疗等治疗肿瘤的现代医学手段, 也损伤正气, 产生新 的失衡, 如感染、 肿瘤的复发或转移、 贫血、 恶心呕吐 等。膏方治疗恶性肿瘤是在中医 “调平” 理论指导下, 运用药物的偏胜之性, 使机体内环境失衡状态得到纠 正, 新的动态平衡得以重新建立。如 《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所云: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 。指 出恢复人体气血阴阳的动态平衡就是治病的总原则。 再如 《伤寒论》 有云: “凡病, 若发汗、 若吐、 若下、 若亡 血、 亡津液, 阴阳自和者, 必自愈” 。指出治病要本于 阴阳, 阴阳自和则愈。周丽霞等 [8] 强调, “和” 字是中 医治病的关键所在, 守住 “和” 字, 疗效就会极好。颜 氏 [9] 提出以 “衡” 为期的观点。 因此制订膏方, 要以 “衡 法” 为指导, 纠正患者气血阴阳的失衡; 即使是虚象显 著的老年人也勿纯补峻补, 否则容易黏腻而致气血壅 滞。
3 细辨施方, 一人一灶
肿瘤是一种致病因素复杂、 病程发展复杂、 病性 变化复杂、 临床表现多样化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故对 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要着重体现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从患者复杂的症状中, 分析出真实的病因病机, 寻到 疾病的根源, 看清正邪的进退盛衰, 最终制定出标本 兼顾的方药。肿瘤治疗的全过程均可用膏方: 可根据 肿瘤发展的早、 中、 晚期不同阶段的不同病机特点开 膏方, 还可按手术、 放疗、 化疗等肿瘤的不同治疗阶段 开膏方 [10] 。刘胜 [11] 也提出应用膏方的特点就是辨病 与辨证相结合, 先辨病后辨证, 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 质量和效防止乳腺癌复发转移可有明显疗效。周小 军 [12] 研究表明单纯气虚质是鼻咽癌危人群的特点, 热 和瘀是初诊鼻咽癌患者体质特点, 气虚质夹热、 夹瘀 是放疗后鼻咽癌患者体质特点。林洪等 [13] 通过研究 表明; 血虚型乳腺癌多为 “湿热质” , 气虚型乳腺癌以 “气郁质” 为多。由此可见, 体质也是机体潜在的致病 因素, 中医膏方的辨体质原则更是体现辨析周全。唐 丽雯等 [14] 通过对 60 例化疗患者口服健脾补肾膏方的 研究证实: 健脾补肾膏方在缓解化疗后骨髓抑制方面 发挥重要作用, 它可以改善相关临床症状, 并且无明 显不良反应。这就是说中医膏方能减轻化疗后骨髓 抑制, 降低了感染、 出血等风险, 使患者顺应性提高, 增加化疗有效性。李长详等 [15] 通过研究表明健脾化 痰膏能缓解化疗对机体的毒副反应, 保证化疗进程的 顺利进行, 从而发挥中医膏方增效减毒的作用。林丽 珠等 [16] 也认为中医膏方能使肿瘤组织对放化疗的敏 感性增强, 使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减轻, 保证放疗、 化疗 顺利完成, 最大程度地杀伤肿瘤细胞, 最终达到改善 临床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中医膏方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 它从整体观念出发, 根据个体差异, 一人一 方, 一料一灶, 做到个体化谴方用药, 体现膏方的诊疗 优势。
4 动静结合, 通补兼施
肿瘤作为全身性的疾病, 本虚标实, 因虚致病、 致 实是其病理特点, 局部性实容易掩盖全身性虚, 临床 表现更是复杂多样化 [17] 。因此肿瘤患者服用膏方时, 既不能一通呆补, 又不可猛攻滥泄, 而要动静相合、 通 补兼施。补品是 “静药” , 其性黏腻, 需要配合辛香走 窜的 “动药” , 才能补而不滞。尤其对于肿瘤这种慢性 虚证患者, 只能缓调慢养, 不可骤补猛泻。可在补益 膏方中, 酌加健脾助运之药, 以免滋腻脾胃、 阻碍气机 之弊。 “脾” 为后天之本, 主运化、 主升清, 若脾胃虚弱, 则人体不能充分吸收药物、 食物, 不能把食物转化为 营养物质, 更不能输布全身供给营养和提供药物有效 成分以防病治病, 并且, 膏方中含补益气血阴阳之药 也有壅遏脾胃之弊, 因此, 膏方中加入助运健脾理气 之品, 有效防治纯补妨碍气血运行。楼丽华 [18] 也提出 用药配伍要注重动静共用, 既能防止渗利、 活血之动药伤正, 并且可以避免静药中滋腻之品的凝滞之弊, 达到补而不滞效果。总之, 膏方具有动静结合、 重视 脾肾、 补泻兼施的特点 [19] , 在恶性肿瘤的调治上, 兼顾 患者体虚和标实的复杂病情。 中医膏方调治恶性肿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中药可从多种机制来达到广 泛的抗肿瘤效应: 杀伤肿瘤细胞,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 抗侵 袭转移等多方面、 多环节发挥作用。王明艳等 [20] 通过 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抗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抑 制癌基因表达, 还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分化等, 从而 控制肿瘤的发生、 发展。候炜等 [21] 采用肺瘤平膏配合 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结果证实在免疫功能上 的显著疗效。 毕彦忠等 [22] 研究证实主要有柴胡、 红花、 淫羊藿等多味中药组成的抑瘤延生散可以显著抑制 移植性 S180 肉瘤的生长。 杨庆有等 [23] 研究抗癌膏时, 证实黄芪中含的黄芪苷可以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作为 西洋参成分的人参皂苷 Rd, 使 NK 细胞活性提高, 增 强免疫机能。
总 结
中医膏方历史悠久, 从外用发展到内服, 从单一 用药到随证加减游刃有余, 逐渐走向成熟, 直到现在 临床的盛行, 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书写光辉灿烂的一 页。中医膏方是在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阴阳平衡学 说等强大的中医理论指导下谴方用药, 制膏诊疗。发 挥着滋补强身、 调和气血、 保养脏腑、 扶正祛邪、 消除 病痛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中医膏方治疗肿瘤始终 将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阴阳平衡贯穿于立法方药之 中。临床肿瘤患者多表现出整体属虚, 局部属实的证 候特点, 中医膏方从整体出发, 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根据每个患者的全身证候辨证论治, 同时根据患者性 别、 体质、 病位、 病性的不同以及治疗阶段的特殊性, 制定出适合患者自己的治法、 方药, 做到一人一方, 不 一概而论, 千人一方。总之, 中医膏方在增加肿瘤患 者治疗效果、 缓解临床症状、 维持较好生活质量、 延长 生存期方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