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用古人睡眠两法

浏览 8

睡眠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人的一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因此有必要对睡眠的方法、姿势等作出科学的选择,以增进健康,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睡眠之法,自古就有人研究、探讨。以明末清初大医家曹庭栋总结得尤为系统,其“操、纵二法”更为人们所推崇。“操”则须先“贯想头顶”(意念领先),而后“默数鼻息”(用鼻子呼吸,并默记其次数),然后再“返观丹田”(再把意念收回到自己的丹田中来)。如此反复多次,便可使“心有着落,得不分驰”,渐渐进入梦乡。“纵”则与“操”相反,“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朕之区”(即遥远、无垠、不着边际的地方),甚至于忘却自己,亦能渐人朦胧睡境之中。

上述两种睡眠方法,不论采取哪一种,都不能“操”之过急,“纵”之不当,最重要的是要心静、忘己。所以古之“寤、寐”有别:“神栖于目谓之寤,神栖于心始为寐。”只有“心”与“神”相会,才能真正入睡。

古人也相当讲究睡眠姿势。《希夷睡诀》提倡:右侧卧,则屈右足;屈右臂,以手承头;伸左足,以手置于股间。左侧卧,与前相悖。右侧卧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人的心脏在左侧,如果左侧卧则可能压迫心脏。

至于睡的方向,则众说纷纭。有权威的《礼记·玉藻》要求“恒东首”,即一年四季均头向东睡。据说是因日出东方,“恒东首”是“面生气而卧”,于人体有益。但是《保生心鉴》则提出:春、夏“首宜向东”,秋,冬“首宜向西”。如果东西没床,则“以南首为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