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传统中药毒性分级
二、现代中药毒性分级
三、中药毒性分级
传统中药毒性分级
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列上品药120种,列中品药120种,列下品药125种,并按毒性大小进行了分类。指出下品“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并提到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之分,这是中药毒性在现存本草文献中的最早记载。由此产生了中药毒性分级概念的萌芽。之后,张子和和张景岳也提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对疾病作用的强弱,认为药也可以无毒,但真正在某些具体药物条目下记载毒性的则首见于魏《吴普本草》。此后,在历代本草如《名医别录》、《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有有毒或无毒的记载。这些记载“毒药”则专指那些含有有毒成分,药性峻猛,进入机体易致毒副作用甚至致死的药物,由此可见中药毒性分级的雏形。
历代本草对中药毒性分类法并不一致。《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为有毒与无毒两类,作为三品分类标准,指出下品“多毒,不可久服”,但未在毒性程度上进行其体分级;《吴普本草》有大毒、有毒二级分级分类法;《本草经集注》有大毒、有毒、小毒三级分类法;《本草拾遗》有大毒、有毒、小毒和微毒四级分级法;《本草纲目》全书载药物1892味,含毒性药物239味,标有大毒者22味,有毒者120味,小毒者78味,微毒者19味。后世医家一般认为“大毒”药,使用剂量很小即可引起中毒,中毒症状发生快而且严重,易造成死亡;“有毒”药,使用剂量较大才引起中毒,中毒症状虽发生较慢,但比较严重,可能造成死亡;“小毒”药,在治疗剂量的情况下不容易发生中毒,只有超大剂量才会发生中毒,中毒状轻微,不易造成死亡。由于缺乏客观定量标准,对中药毒性的分级是不完善的。
现代中药毒性分级
现代对中药毒性作了许多研究,但尚缺乏系统的中药毒理学客观实验数据,因此,毒性分级不明确。现代《中药大辞典》将中药毒性大小分为剧毒、大毒、有毒、小毒、微毒五级,为最详细的中药毒性分级法;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级毒性分级。现代对毒性分级的依据主要有两种:半数致死量(LD50)分级法和多指标分级法。
1.半数致死量(LD50)分级法
现代中毒性的分级主要根据已知的定量毒理学研究数据进行评定,主要以半数致死量(LD50)为依据。凡动物口服生药煎剂LD50小于5g/kg为大毒;介于5-15g/kg之间为有毒;介于16~50g/kg之间为小毒;大于50g/kg为无毒.
2.多指标分级法
毒性分级的依据包括多项指标:根据中毒后临床表现的程度进行分级;根据已知的定量毒理学研究数据进行分级;根据中药有效量与中毒量之间的范围大小进行分级;根据中毒的潜伏期长短进行分级等。具体见表1-1。
从表1-1可见,中药毒性分级指标含义如下。
(1)大毒
中毒症状十分严重,能导致人体重要脏器严重损害,用量较大可引起死亡;其LD50<5g/kg;有效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成人1次口服3g以内可引起中毒口服中药后约10min以内即出现中毒反应。
(2)有毒
中毒症状比较严重,能导致人体重要脏器损害,用量较大能引起死亡其LD50为5-15g/kg;有效量与中毒量距离较远;成人1次服用3~12g可引起中毒;口服中药后约10~30min出现中毒反应。
(3)小毒
中毒症状为一般毒副反应,不易损害人体重要脏器,用量较大也不易引起死亡;其LD50为16~50g/kg;有效量与中毒量距离很远;成人1次服用13~30g方出现毒副反应;口服中药后超过30min或蓄积到一定程度方可出现毒副反应。
中药毒性分级
中药的传统毒性分级
中药学对“毒”药的分级标准历来不一。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对毒药毒力的强弱多以经验为准,无明显的定量标准,因而大体上分为无毒、小毒、有毒(常毒)、大毒、剧毒5级,有毒和大毒所表示的毒性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具体为以下4级。
一、无毒
是指所标药物服用后很少出现毒副作用,使用安全,一般不会毒害人体。
二、小毒
是指所标药物使用较安全,虽然可以出现一些毒副作用,但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后果。
三、有毒(常毒)、大毒
是指药物容易使入中毒,使用时必须小心谨慎。
四、剧毒
是指所标药物毒性强烈,临床多供外用,或极小量入丸散剂内服,并要严格掌握炮制、剂量、服法、宜忌等,切不能鲁莽从事。
以上中医对中药毒性的分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有毒、大毒、剧毒之品固然可以杀人,小毒之品,甚至无毒之品不经辨证地滥用,同样会导致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古有“人参杀人无过”之说,可见,虽人参甘草,误用也会杀人。所以,每一位医生,必须严格把握每一味药物的有毒无毒及毒性强弱,才能够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中药治病。
现代医学对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
虽然古人也注意到用药量对毒药毒性的影响很大,但是仍然比较笼统混乱。代表性的有“细辛不过钱”之说,这一观点一直广泛流传至今。中药现代研究也对有毒中药作了相对精确的毒性分级,有人根据药理毒理实验结果,结合临床经验,从中毒表现的程度、半数致死量(LD50)大小、有效量与中毒量的距离、剂量的多少、中毒潜伏期的长短5个方面,把毒药分为4级,今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一、大毒
中毒症状十分严重,能引起重要脏器的严重损坏,甚至造成死亡;口服生药半数致死量(LD50)小于5克/千克;有效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成人每次服用3克可引起中毒;中毒潜伏期在10分钟以内。
二、有毒
中毒症状比较严重,甚至能引起重要脏器的损害,用量较大时能引起死亡,口服生药半数致死量(LD50)5~15克/千克,有效量与中毒量的距离较远,成人每次口服3~12克可引起中毒,口服10~30分钟出现中毒反应。
三、小毒
口服后出现一些毒副反应,一般不易出现重要脏器的损害,且不易引起死亡;口服生药半数致死量(LD50)16~50克/千克,有效量与中毒量的距离很远;成人每次口服15~30克方出现毒副反应,口服中药30分钟后或达到一定蓄积量方可出现毒副反应。
四、无毒
口服后无毒副反应,无脏器损害,大量口服后仍无毒副反应出现。
以上是借鉴现代医学方法对中药毒药毒性的分级,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影响因素多样,目前针对中药开展的毒理学研究还不多。
以上分类仍有笼统之嫌,列此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