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合玉屏风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浏览 8

【药物组成】桂枝9 g 芍药9 g 甘草6 g 生姜9 g 黄芪15 g 防风12 g 白术10 g 大枣3枚。

【组方依据】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无汗,而桂枝汤所治则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乃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能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此即所谓表虚证。卫表气虚,不能固表,腠理空疏,营阴不守,津液外泄,故而见自汗恶风。表气虚弱,皮毛疏松,又易感受外邪而发病。此时当解肌以祛邪,和营以敛阴,益气助固表,故以此二方相合,则外邪去,营卫和,肌表固,诸症自除。

【方药分析】方中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芍药益阴敛营,与桂枝相合则调和营卫;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大枣补中益气,合生姜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和营卫,又助黄芪增强益气固表之力,合则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邪亦不易内侵;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邪,增强桂枝解肌祛风之力;甘草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并能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成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固表御邪之功。

【用方指征】临床上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身发风团隐疹,或恶风易感冒,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临床应用】

1.感冒

临床上以平素易患外感,感冒后汗出恶风,四肢酸困疼痛,头痛发热,纳少干呕,口不渴,舌苔白,脉浮弱者可以本方治疗。

2.多汗症

多见于外感发热之后或内伤杂病之恢复期。临床上以自汗出,动则加重,恶风畏寒,身倦怠惰,气怯声低,口干不饮,或时有寒热,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可使用本方。

3.长期发热

临床上以长期发热,热势多不甚高,伴汗出恶风,肢困身倦,食少易感,气短神疲,舌淡苔白,脉细数无力者可使用本方。

4.多形红斑

本病发病部位可在手足或双耳、面部等,四季均可发生,表现为局部出现红斑,瘙痒,或起水泡,甚则溃烂,严重者还可出现溃疡,伴恶风怕冷,神疲自汗,舌淡苔白,脉浮细者可以本方治疗。

5.荨麻疹

临床上以皮肤起风疹瘙痒,起则成片,时作时止为特征,伴形寒畏风,神疲气怯,疹色正常,自汗易感,舌淡苔薄白,脉浮弱者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6.慢性鼻炎

临床上以鼻塞流涕,遇冷感冒或闻异味时加重,伴形寒怕冷,自汗神疲,食少气短,头痛不渴,舌淡苔白,脉细者可以本方治疗。

7.冠心病

临床上以胸闷气短或胸痛为主症,伴自汗神疲,形寒恶风,遇冷加重,食少心悸,动则加重,手足不温,舌淡暗或白,脉弦细者可使用本方。

【临床报道】张立等报道以本方治疗1例子宫肌瘤术后怕风易汗出,四肢麻木1年余的患者,治疗6个月汗止,肢麻减轻。还以本合方治疗一例糖尿病抵抗力低下的患者,经服用本方2月余,血糖得到良好控制,患者抗病能力明显增强。徐小林以本方加减治疗1例长期低热者,证属营卫不和,以黄芪、白术、防风、桂枝、白芍、炙甘草、薄荷、姜枣为方,6剂而愈。还以本方治疗人流术后发热1例,药用黄芪、防风、白术、桂枝、白芍、金银花、当归、甘草、姜枣为引,服5剂而愈。又分别以本合方治疗齿冷和清涕不止各1例,证属正气不足,营卫失和,服3剂而愈。金兆秀13]治疗年龄5~40岁的多形红斑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5~40岁84例,40岁以上16例;有皮肌炎病史者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伴上呼吸道感染者47例,与气候寒冷有关者23例,服磺胺药所致者8例,不明原因者6例,伴发热者28例,畏寒者40例,关节痛21例,口干者31例,咽痛34例,便秘6例,腹泻39例,尿黄赤40例,红斑疼痛者20例,剧痒30例,脉细者64例,脉缓者15例,脉弦者12例,脉弦者9例,舌淡红22例,苔薄白59例,苔白滑13例,舌鲜红6例,红斑色淡红43例,斑色鲜红57例,红斑分布以手背为主者63例,以双足为主者27例,以面部为主者10例。药用黄芪、白术、防风、丹皮、茯苓、赤芍、桂枝、生姜、甘草、大枣。结果痊愈95例(皮损消失或暂留色素沉着,症状消失),显著进步4例(皮损消退60%~80%,症状明显减轻),无效1例。郑志道以本合方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68例,并设对照组35例。中药组用黄芪10 g,白术3.5 g,防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黄芩各2.5 g,鹅不食草5g,制成每包10g的冲剂,每周服4天,2次/天,每次1包,连用4周;对照组用胸腺因子行双下鼻甲注射,每侧下鼻甲注射2ml,2次/周,连续4周。结果中药组显效23例,有效37例,无效8例;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周德英以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26例,男11例,女15例,病程3个月至7年。20例遇风起风团,6例无诱因。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动则自汗;16例为淡红色风团、痒甚,4例暴露部位大片鲜红色风团,躯干为淡红色风团,痒甚,6例诉早晚遇风遇冷则起风团,就诊时无皮疹,23例舌暗淡,边有齿痕,脉弱,3例暗红舌,脉滑。药用炙黄芪18 g,白术、防风、赤芍、地龙各10 g,白芍9 g,桂枝、蝉衣各6 g,鬼箭羽15 g,大枣4枚,生姜3片为基本方,口于思饮,舌尖红者加连翘12 g,薄荷6 g;畏寒肢冷,遇风遇冷起疹明显增多者加制附片6 g;气短神疲明显者加五味子、党参各10 g;月经量少有瘀块,经前腹痛,舌有瘀斑者加当归、红花各10 g,益母草30 g。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8例(风团消失,停药半年无复发),有效14例(间歇性发作风团,风疹减少,瘙痒减轻,或用药后疹退,停药后又起),无效4例。王玉仁以本方治疗便秘1例。患者50岁女性,平素易感冒,便秘2月余,6~7日1行,便后汗出恶风,小便清。药用桂枝、白术、炙甘草各10 g,白芍、黄芪各18 g,防风6 g,火麻仁30 g,生姜7片,大枣5枚,药后啜热粥1碗。3剂后汗出恶风锐减,叠进3剂,汗出便通,日行1次,随访年余未复发。邱竹芳[7以本方治疗寒性荨麻疹42例。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10~56岁,病程3个月至20年。药用黄芪、茅根各30 g,白术、防风、赤芍、白芍各10 g,黄芩15 g,桂枝6~10 g,生甘草6 g,大枣5枚,生姜3片。日1剂,水煎分2~3次温服。结果痊愈25例(荨麻疹消失,停药1个月未发),显效9例(风团消失,轻度瘙痒),有效6例(风团大部分消失),无效2例(治疗后无变化),总有效率95.2%。蒋尊五以本合方化裁治疗头痛、痹证、荨麻疹、慢性鼻炎各1例,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作者认为玉屏风散对人体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改善机体反应性,增强对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桂枝汤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孙春菊以本合方治疗寒冷性多形性红斑72例,男21例,女51例,年龄10~50岁,病程1年内16例,2~3年27例,4年以上29例。其中62例皮损发生在双手足背、指趾背及掌跖部,10例伴臀部皮损;皮损为鲜红或暗红粟粒至1分硬币大的斑丘疹及水疱,并有典型的虹膜现象,散在分布,连缘清楚,无溃烂坏死,局部发痒,四肢末梢凉,遇气候寒冷发病,转暖可缓解。药用桂枝、赤芍、白芍、防风、威灵仙各15 g,生姜、大枣、白术、附子各10 g,黄芪30 g,川芎12 g。日1剂,先煎2遍取汁200 ml 分2次早晚温服,再煎取汁1000 ml 趁热熏蒸,然后洗患处。结果痊愈20例(皮损消退,痒痛消失),显效45例(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有效3例(皮损部分消退,症状减轻),有效病例平均服药12剂。贾玉新10也以本合方在临床上用于多种疾病均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临床体会】本方在临床上主要用表虚自汗、营卫不调、感受外邪者,对体虚感冒、内伤发热、皮肤疾病等均有较好疗效。治疗感冒时,如恶寒较重,四肢疼痛,宜重用桂枝,酌加羌活、桑枝;汗出过多者重用白芍、甘草,减桂枝、生姜量;兼见项背强痛,可加葛根;兼见咳喘者加厚朴、杏仁;头痛剧烈者加白芷、藁本;干呕者重生姜、白芍,加姜半夏、陈皮。治疗心肌炎时常合用生脉散。治疗鼻炎时,如鼻干、黄涕者加黄芩、沙参;咳嗽胸闷者加桔梗、枳壳、法夏、杏仁;眉棱骨痛加白芷、川芎可提高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