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加味治疗头痛医案案例

浏览 6

1.余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时,有护士长唐某40多岁,某日找我看病。言及患头痛10余年,每当发作时头痛剧烈,甚至要到撞墙的地步,痛甚则干呕,自觉昏沉。一年发作几次,近日发作已3天。曾求治于许多名医专家,皆不见效,心情郁闷。

大便不实,舌淡胖润,脉沉弦,余无异常。分析属肝胃虚寒,处吴茱萸汤治之:

吴茱萸15g,红参15g,苍术25g,羌活10g,大枣10枚,生姜15片。

接方看后,她觉得才这几味药能有效吗?以前的名医用药都比这多尚不见效,何况这点药呢?我说:“药方对,一口汤;方不对,一水缸。你吃吃看。”没想到,她服了5剂药,头痛解除,再未发作。

按:本案头痛虽然久治不愈,但其表现符合厥阴头痛的经文:“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真所谓“药方对,一口汤”是也。前医屡治不效,乃伤寒功夫不足也。衡量一个医家的水平,有个简单而可靠的办法,不用看他药开得如何,只看他的方子药味多少。药味少者水平高,药味越多,水平越低。

《洛医汇讲》有一句话说得很精彩:“用方简者,其术日精;用方繁者,其术日粗。世医动辄以简为粗,以繁为精,衰矣哉。”用方繁简,即用药味数多少,确可作为衡量医家水平高低的标准。我现在追求一种经典火神派的风格,用药精纯、简练,用药10味左右。一个方子若是开出二三十味来,肯定不足观。那是“大包围”,根本就不清楚病机要害在哪里。曾见某针灸大师的关门弟子,自诩得其真传。有一次,偶然看他给人治疗腰痛,毫针扎得像电线杆,心知其术肯定高不了,好的针灸大师往往几针就解决问题,这和用药多少是一个道理。阅知当年袁世凯患了头风病,久治不愈,经张謇推荐,请来江西“金针”黄石屏,两针下去,头痛立愈,袁世凯犒赏两万元大洋,那叫功夫。

2.秦某,女,49岁。慢性头痛六七年,以头顶及左侧为甚,呈涨痛、发闷、沉重感,时感眩晕,伴有呕恶。口不渴,晨间口苦,时有口腔溃疡,尿时黄,便调。舌淡胖润,脉弦浮,尺沉。此属厥阴头痛,晨间口苦,时有口腔溃疡乃真气上浮所致,不可误为胃火,治以吴茱萸汤加味:

附子15g,吴茱萸15g,党参15g,砂仁15g,苍术15g,石决明50g,大枣10枚,生姜15片。5剂后,头痛消失,继续调理,余症若失。

3.王某,女,42岁。2007年9月7日来诊:头顶疼痛伴鸣响三四年,夜重于昼,牙痛时作,屡治乏效,头脑不胜思虑,每当思谋则症情加重,舌淡胖润有齿痕,脉弦尺沉。头顶属厥阴之地,判为肝寒,拟吴茱萸汤合清震汤图之:

吴茱萸15g,党参25g,川芎25g,牛膝15g,荷叶10g,白芷10g,附子15g,肉桂10g,骨碎补25g,炮姜15g,炙甘草10g。5剂,日1剂,水煎服。

9月30日复诊:头痛、牙痛消失,已可思虑而症情平稳,仍脑鸣响发沉,眠差,目干涩、痒,大眼角发赤,舌淡胖润,脉缓弦尺沉。调整处方:

吴茱萸15g,党参25g,川芎20g,荷叶10g,苍术20g,升麻10g,白芷10g,藁本10g,附子25g,肉桂10g,车前子15g,菊花10g,炙甘草10g,磁石30g,茯神30g,牡蛎30g。

7剂后诸症均减,继续守方调理,唯脑鸣虽减而未已。

4.房某,女,40岁。2009年10月9日初诊:先犯牙痛已止,后则右头疼痛,连及颈项,胀闷,呕恶,便干,食后发胀,手足凉,心悸。舌淡胖润有痕,苔黄润,脉左弦寸弱,右滑寸弱。此肝胃有寒,吴茱萸汤加味治之,处方:

吴茱萸15g,党参30g,白术60g,肉桂10g,炮姜25g,陈皮15g,附子20g,麦芽30g,砂仁10g,白芷10g,桂枝20g,炙甘草10g,大黄5g。5剂。

服药后,头痛消失,胃肠症状平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