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烈大黄甘草汤治疗​食已吐水医案经验

浏览 10

[原方组成用法]

大黄四两,甘草一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原书应用指征]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食已吐水

郭某,女,32岁,农民。1976年4月15日初诊。自述每于进食后遂即呕吐无味之水液,吐出之量比所摄入之量更多,为时已2年,当地医生屡以为胃寒症,治以温热药,未见好转。近来小便短黄,胸腹部时有灼热感,头晕目眩,精神困倦,明显消瘦,不耐家务劳动。面色苍黄,倦怠懒言,脉滑数,舌质红,苔黄少津。此乃胃热导致脾气之闭,治宜泻实和中以开脾气,方用大黄甘草汤治之。处方:大黄12g,甘草3g。嘱服3剂。

4月19日二诊:服药后腹泻2~3次,吐水量明显减少,头晕目眩有所减轻,效不改方,嘱续服2剂。

4月23日三诊:大便日2~3次,无腹泻现象,小便清长,食后吐水告止,精神转佳,诸症消失。

按语:本证乃胃受热邪所扰,而致脾气之闭,脾与胃相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代胃输水谷之精微,胃受邪故影响脾之升清降浊的功能而致水液的运输和排泄产生障碍。方用大黄泻实,推陈致新,以开脾气之闭,而使散精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气得行,故吐水遂止;甘草和中,以防病久体虚,泻实伤正。本例病程历时2年,乃因屡服温热之剂,致胃热益盛,是以缠绵难愈。笔者遵仲圣之训,临床贵在辨证,首抓主症,由于药中病机,如鼓应桴,故药仅5剂而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