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卷评析发布 考试院回应“数学偏难”4

浏览 5

看历史卷中的“海派”特色

鲍丽倩今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既继承了近年来史料丰富、重视史实和突出思辨等特色,同时又在史学方法、呈现面貌、命题目标和评价方法上有诸多创新,体现了鲜明的“海派”风格。它既将的史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通过亲近性原则呈现出来,实现了从“史学”到“学史”的无缝衔接,又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彰显出深切的人文情怀。

以史学研究新方法切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历史学习的内容不单是指向具体的历史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历史研究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就为更深入地探究历史指明了路径。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研究者学科视野的拓展,历史研究的方法呈现多样化趋势。今年试卷第32题就反映了这种趋势,它以“图像证史”这一的史学研究方法为切入口,提供了反映英国清教徒革命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多幅油画,并依据图片信息进行设问,体现了方法与知识的统一。这类试题的命制,既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历史研究中的一些新概念、新潮流和新方法,从而提高思维品质和研究能力,同时也是对当前二期课改“过程与方法”目标如何进行培养和考查的有益探索。

以社会生活资源为情景养成“历史就在身边”的意识

过去的历史研究以“政治军事史”为主轴、以王侯将相为当然主角,显示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使人感觉历史就是“过去”的代名词。近年来,“历史就在身边”,人人都可以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的观点日益成为研究者的共识。这一方面显示出历史研究重心下移的倾向,同时也拉进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今年试卷第35题就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密切关联,它以当前方兴未艾的田野史为载体,提供了学者对下岬村长期跟踪调查后获取的其在改革开放前后家庭结构、生活水平、居住格局等方面的变化资料,通过微观的前后对比和宏观的社会背景分析,揭示出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该类试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感和历史意识,引导他们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身边的事态体悟历史变迁。

以进步史观反思历史熔铸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不同历史时期历史教育的功能是不同的。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现代公民意识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使命。过去,由于史观的落后,我们看问题的视角比较单一,尤其是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审视,过多关注外来侵入者的破坏,而缺少对自身的客观反省。

今年试卷第37题恰恰是对上述误区的有力反拨,它通过提供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1906年的上海:公审会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文章部分摘录,引导学生在“全球史观”的视野下重新思考中国与西方、乃至世界的相互认知和态度,进而在理解中国、理解世界的基础上反思传统文明交往模式的不足之处和感悟重建起新的文明交往模式的必要性。从其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看,该题对于教师今后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理性的公民人格、正确的民族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很有启发的。

(作者为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学员、嘉定区历史教研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