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上海卷语文 数学 外语三科试卷评析1

浏览 4

今年秋季高考(论坛)本月9日结束后,有媒体通过所谓的考生调查,发表了今年上海卷语文作文题有点偏、过于冷门,数学题太难的报道,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今天上午发布了2009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试卷评析,详细解答了上海卷试题特点作文题偏不偏?

高考语文卷采用了材料作文的题型,可以有效地遏制愈演愈烈的套题风气,对中学作文教学起积极的引导作用。考虑到学生多年来习惯于写命题作文,对材料作文会感觉陌生,今年选择了有关郑板桥书法的材料,因为高中语文教材中有郑板桥绘画题记的课文,学生对郑板桥其人其文相对熟悉,使考生阅读陌生题型时有了心理的缓冲。

数学题难不难?

对比往年的数学试题,今年的知识点较多,没有“挖陷阱”的题目。但拿到题目时不要计算器当家,应有所分析,让大脑指挥手。只要对题目给出的提示信息获取充分,试题本身并不难。

据悉,上海各科考试科目试题汇编将于6月17日对外公开,届时可到钦州南路500号上海招生考试咨询服务部购买。本报记者今天上午赶往阅卷点,第一时间发回目前阅卷现场的见闻。

市教育考试院今天上午发布了对2009年高考上海卷语文数学外语试卷评析——

语文 引发多元思考

语文卷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在阅读材料选择上,覆盖不同文体,有利于更全面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试题设计上,注重阅读目标的指向性和阅读材料本身特点的结合,进一步落实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检测;在材料作文要求上,提供平实而又内涵丰富的材料,使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从材料作文内容看,郑板桥书法体现出强烈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与二期课改的理念紧密相关。材料的篇幅虽然短小,但让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的开放性,使他们有充分的施展余地。考生既可以把材料视为一个整体,把郑板桥书法艺术创新性的来由、艺术的独特体现以及评价连成一气予以分析,也能根据材料的多级层次任选一个角度来深入剖析,达到“浅者浅得,深者深得”的效果。

考生可以多角度解读,提炼出众多观点。比如观点可以是“创新源自嫁接,活力来自兼容”,也可以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评价须从整体着眼,从个体看出来的缺陷也许正是整体意义上的美。

也可以直接从“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角度来拟题。如果没有郑板桥的创新给书法艺术带来独特的“板桥体”,对整个艺术天地来说是种遗憾;别人如果“师其迹”而未能“师其心”,书家自身的独特性就会因此而丧失。考生可以通过认识“创新意识”的重要作用和培养“创新意识”的必要性来展开文章。

写作的角度不止列出的几种,它可引发考生许多的联想和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