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后疼痛电针疗法

浏览 5

手术后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由于骨科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厉害,疼痛刺激使体内释放内源性物质作用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使心肌耗氧量及外周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影响饮食和睡眠。手术创伤引起气血不通,经络受阻,而出现伤口疼痛。内麻点靠近足太阴脾经,“脾主肌肉、四肢”,实践证明针刺内麻点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经络、气血畅通,使用电针刺激内麻可以达到四肢手术后镇痛的作用,有利于伤口愈合。

诊断标准

0级(无痛):病人肢体活动时,切口无痛。1级(轻):轻度可以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肢体活动时感受切口轻度疼痛,但关节能有效活动。2级(中):中度持续的疼痛,睡眠受干扰,需用镇痛药,病人肢体不敢活动,轻微振动即感切口中度疼痛。3级(重):强烈持续的剧烈疼痛,睡眠受到严重干扰,需用镇痛药治疗。

适应证

1.年龄在18~65岁之间,性别不限。

2.智力正常,表述清楚者。

3.四肢骨折、脱位、矫形、良性肿瘤的择期手术病人。

4.四肢手术后伤口疼痛达2级以上(含2级)的病人。

通过20余年的临床观察,发现针刺内麻点对急性疼痛效果较好,尤其是对四肢骨科手术的针刺麻醉和手术后的疼痛疗效显著。对其他急、慢性疼痛也有镇痛效果,但必须明确诊断,祛除诱因,否则镇痛效果较差。

禁忌证

1.凝血功能障碍,有自发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禁止针刺。

2.针刺区局部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者禁止针刺。

3.针刺点距手术切口太近(10厘米以内)。

排除疾病

1.多发骨折合并感染、骨髓炎、骨结核及恶性肿瘤病人。

2.有精神病、吸毒、妊娠、哺乳期。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

操作方法

1.物品准备

直径0.4毫米,长度为50毫米的一次性消毒针灸针。G6805Ⅱ型治疗机。皮肤消毒物品。

2.操作步骤

①内麻点定位:小腿内侧、内踝尖上7寸(同身寸),胫骨后缘0.5寸处。

②体位:患者仰卧,双足外旋,双膝关节以下外露。

③消毒:选双侧内麻点皮肤常规消毒。

④针刺:术者站针刺侧,右手持针与皮肤垂直进针35毫米~45毫米,1.5寸(同身寸)深,针感放射至足或5个足趾同时有微屈状即可,不应有左右摇摆,必须找到针感,寻找针感时针刺角度不应太大,动作应轻柔;或接治疗仪连续低频率(60~80次/分)找针感,针感确定后治疗仪导联线分别与针柄连接,妥善固定。

⑤开机:打开治疗机开关,绿色指示灯闪亮,采用连续波。

⑥参数:频率由低到高(60~200次/分):以频率指示灯作参考,5个足趾随频率屈曲,5分钟后逐渐增加频率。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强度调节幅度由小到大,每5分钟交替调节输出强度和频率。刺激30分钟后拔针,局部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

⑦针刺疗程:四肢手术后疼痛多在术后12小时内最为严重,如针刺治疗后再次出现伤口疼痛者,可重复针刺治疗30分钟,大多数患者针刺治疗1次即可,针刺治疗后应随访24小时。

关键技术环节

1.内麻点定位必须准确,如定位不准针感差,直接影响镇痛效果。

2.针感(酸、麻、胀、困)放射至足或5个足趾同时有微屈状。

3.内麻点针刺成功的主要指征是,5个足趾必须同时随治疗机频率有规律屈曲,缺一不可,脚掌不应有左右摆动现象。

注意事项

1.针刺前应检查针具,针柄是否松动,针尖是否锐利。

2.治疗前检查治疗机,开关应灵活有效,电源指示灯闪亮,各种插头接触配套能正常使用。

3.每次调节或增加输出强度和频率时应轻、慢,以病人能耐受为宜,严禁突然加大刺激量给病人造成不适。

4.在电刺激过程中,双足和针刺部位不应有疼痛感,如有应调整针刺角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负责人:常庚申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责任编辑:zxwq)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