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调治四法 月经病调治重养心

浏览 7

月经病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沈氏女科历经650年,在治疗月经病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月经病调治四法 理气为先 “百病生于气”。妇人多郁善怒,情志变化最显,气结则血亦结,故倡导“调经而不理气,非其治也”。理气有行气、破气、补气三法。行气多选用柴胡、香附、木香、乌药、佛手、陈皮、炒橘核;破气多选用青皮、枳壳、大腹皮、厚朴、沉香;补气多选用生黄芪、党参、白术、黄精、仙鹤草、太子参、山药、扁豆衣。 调养脾胃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妇人以阴血为主,月经失调者大多有脾虚之症,如纳差便溏,面浮肢肿,故沈氏女科治疗月经病注重调养脾胃,因为“脾气旺,胃气自兴,精微敷布,新血化生,月经自调”。调养脾胃有醒脾、开胃、健脾之法。醒脾常选用木香、砂仁;开胃常选用鸡内金、山楂、神曲;健脾常选用党参、白术、茯苓、白扁豆。 固本培精 肾气为天癸之本。肾气充则主宰有力,月事以时下,肾气衰则施泻无度,月事不调。因此,沈氏女科治疗月经病亦注重固本培精。固本培精包含滋阴法和填精法:滋阴常选用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黄精、玄参、何首乌、鸡血藤;填精常选用阿胶、龟板、鳖甲、河车粉。 兼养心血 妇人百病,皆自心生。心主血,其充在血脉,若心血旺盛,心气下通,血脉流畅,入于胞脉,“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则月事如常。若心不生血则失养于脾,脾运失健则生化乏源,而致阴血愈虚。兼养心血有补气法、养心法和宁神法:补气常选莲子肉、茯苓、山药、生黄芪、仙鹤草;养心常选龙眼肉、炒枣仁、柏子仁、当归、五味子、桑葚;宁神常选琥珀、夜交藤、生龙骨、生牡蛎、磁石。 月经病调治特点 痛经重温通解郁 沈氏女科强调痛经不论寒热虚实,总以“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而宫寒和肝郁是不通的主因,故在辨证治疗基础上,重温通解郁法,方用桂枝10克,赤芍和白芍各10克,川楝子10克,玄胡10克,乌药10克,香附10克,鸡血藤15克,柴胡10克,三七粉3克(冲),琥珀15克(包)。 崩漏重升提生新 沈氏女科强调崩漏虽有寒热虚实之分,但其关键在于升提固脱和祛瘀生新,方用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仙鹤草10克,白人参3克(另煎兑服),鸡血藤10克,山楂炭10克,三七粉3克(冲),益母草10克,姜黄10克,升麻炭5克,血余炭10克,五味子炭5克。崩漏之治,首当止血,但不能一味止血。针对不同证型,配合针灸治疗,也是沈氏女科治疗崩漏的特点之一。血热证,见舌红苔黄,脉数,经血深红,针刺血海、大敦、行间,清热凉血;血瘀证,见舌质紫黯,脉沉涩,经血紫黑斑块,针刺太冲、气冲、次髎,活血行瘀;阳虚证,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经血淡红质稀,针刺中极、命门、关元,温阳摄血。专止崩漏的特效穴有:隐白、三阴交、百会、气海、地机、脾俞、肾俞。 闭经先调肾养经血 闭经为妇人月经病之痼疾,病因病机复杂。沈氏女科强调冲任之本在肾,临证以虚为主者,先以调肾养精血。肾阴虚者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淡质红,脉细数为主症,治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以杞菊地黄汤为主方治疗,选用枸杞子10克,生地黄10克,黄精10克,女贞子10~15克,玄参10~15克,制何首乌10克,鸡血藤20~30克。肾阳虚以形寒腰酸,舌质淡胖,脉沉细为主症,治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以肾气丸为主方治疗,以蛇床子10克,补骨脂10~15克为主药。填精则多用阿胶珠10克,龟板10~15克,鳖甲10~15克,紫河车10克。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互根。“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滋阴药中常佐以补骨脂10~15克,仙灵牌5克,菟丝子10~15克;“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温阳药中可佐以枸杞10克,女贞子10~15克,生杜仲10克,桑寄生10~20克。 月经病调治重养心 妇女以肝为本,肝藏血,心生血。月经不调同心肝的关系最密切。精神因素,心志失衡,思虑恼怒,是造成月经不调的主要因素,故沈氏女科强调月经病调治重在养心。此处的心指广义的心神,也就是重在心理养生。 沈氏女科心理养生的主要措施是制怒、避虑和防惊。怒则伤肝,造成情志不畅,血逆乱,所以制怒是月经病养心的首务。妇女经前和经期情绪波动较大,易生气忿怒,过后又常后悔,造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时时克己,冷静处事,乐观待事,谨慎行事,转移忿怒,避免生气,可以用出门散步、逛商场、好友叙谈、文娱健身、赏花、书琴等方式化解忿怒。 月经病养心要避虑。女性常常多思善虑,时时多疑心重,处于忧虑状态,心境不佳,月经不调。因此,对待女性应多温柔体贴,想方设法使其开朗明快,生活充满希望和阳光。更重要的是,患者自身要保持清静,克服多思多虑,不宜前思后想,应将思维集中到安排好每天的幸福生活上来,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每天有个好心情。此外,月经病养心要防惊。气血不足,运行不畅造成心神不宁,易生惊恐。受惊是月经不调的成因之一,所以调经必防惊。(李海玉)

来源:中国中医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