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心血管意外进入高峰期。专家指出,血管内的“垃圾”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只有将“垃圾”彻底从血管内清除,才能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病。
粗细搭配平衡营养
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其生理价值。粮食在经过加工后,往往会损失一些营养素,特别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无机盐,而这些营养素也正是人体所需要或容易缺乏的。
饭中有豆:红豆薏米饭
做法:红小豆30克,薏米30克,大米50克,蛋白质粉10克。红小豆和薏米洗净后,加水浸泡10个小时以上。和洗净的大米混合,加水按照煮饭程序煮熟,再加上10克优质蛋白粉,即可食用。
荤素搭配补足维生素
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应与植物油搭配,尤应以植物油为主。
肉中有菇:蘑菇肉片
做法:蘑菇,猪瘦肉,青辣椒,盐,料酒,酱油,味精,淀粉,葱,姜。分别将蘑菇、青椒切片;猪肉切片,加盐、酱油、淀粉上浆;葱、姜切片;肉片下5~6成热的油中滑油;葱、姜炒出香味,下蘑菇片、青椒片、肉片、料酒、盐、酱油,翻炒均匀;放味精调好口味,装盘。
酸碱搭配营养互补
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一起食用。一酸一碱,加之两者所含营养素的互补,对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起着很好的作用。实际上,我国人民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烹调习惯,有很多是属于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搭配的。
汤中有藻:海藻瘦肉汤
做法:将昆布、海藻清洗干净备用。将猪瘦肉切块,沸水处理,清洗干净。将昆布、海藻、猪瘦肉、蜜枣、姜片、葱段一起放入盛有1500克水的炖盅里,隔水蒸3小时。蒸好后再下盐、料酒、鸡粉调味,再蒸15分钟即可。 宗和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34%~40%。在美国,每20秒就有1人患上急性心肌梗死。
陕西省友谊医院内五科主任医师李有忠指出,时下正值冬春交替时节,气温多变,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要提高警惕,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别让心脏“受凉”。
倒春寒是导火索
“倒春寒”的冷空气是促发心梗的罪魁祸首。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湿度下降时,心肌梗死的病人就会剧增。李有忠表示,这是因为突然降温让人的血管收缩或痉挛,心肌耗氧指数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使心肌缺氧。另外,寒冷还可以激发冠状动脉痉挛,斑块一旦破裂或脱落,就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专家提醒,早春时节,由于老年人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心脏疾病,因此,中老年人外出时,应做到不忘添衣,脱棉衣不要过早,注意保暖。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心绞痛、急性心梗等病的发生。
急性心梗有征兆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后,心肌缺血时间过长而坏死,一般认为冠脉闭塞后超过半个小时就会发生心肌梗死。
专家指出,多数心肌梗死是有先兆的,比如乏力,活动时心慌气短、烦躁;新发心绞痛;原有心绞痛加重;或者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出大汗、心跳变慢、血压下降等。
“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发生,多出现胸痛症状,类似心绞痛,但比心绞痛更严重,持续时间多超过半小时。”李主任说道。典型的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紧缩性疼痛,有的有烧灼感,界限不清,常放射到左肩背部、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部、咽部或下颌部。不典型的可以牙痛 、上腹痛 。少数无疼痛。多伴有恶心呕吐、烦躁、出大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李主任提醒,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早期的治疗的关键是争分夺秒地开通闭塞的血管,因此,出现这些情况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让病人舌下含服硝酸脂类药物,如硝酸甘油,争取最快到达有条件的医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
健康生活 健康“心”
专家提醒,春季预防心肌梗还应注意调解生活。比如注意保温,恶劣天气避免外出;饮食要清淡,低脂低盐;心态要保持平和,不大喜大悲;运动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做剧烈运动,保证生活规律和充足睡眠;及时防治感染等。另外,心血管病患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都应检查一次身体,看各种指标是否达标,药物是否需要调整,因为气候变化后,身体指标会发生变化,原来的治疗措施就不一定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