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膏剂又称膏滋,是丸、散、膏、丹、滴、露、酒、锭、汤等传统中药剂型之一,是为方便使用、长期服用、改善口感、提高疗效而创制的一种剂型。但是近代,膏方有被忽视的趋势。本文兹就膏方调治部分心血管疾病做一探讨,以抛砖引玉。
心血管病证候要素复杂
心血管疾病大致可以分为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前者的代表病种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各类感染性心肌炎症;后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等。从发病情况看,当前非感染性疾病(如冠心病)占主流。
中医认为非感染性心血管疾病属内伤杂病,如冠心病属胸痹范畴、高血压属眩晕范畴。其病因的共性特点是内外合因,病机多呈现为虚实夹杂,有时以虚为主,有时以实为主。非感染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证候表现为多因素组合的情况非常普遍。
有学者研究冠心病的实性证候要素主要有血瘀、痰浊、寒凝、气滞、热毒;虚性证候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如果考虑到兼夹病证及脾胃运化功能的保护,就更复杂。
笔者研究发现高血压的证候也是由多个证候要素组成,单个要素组成的证候非常少。实性证候要素主要是阳亢、血瘀、痰浊、火热;虚性证候要素主要有阴虚、气虚、阳虚、精亏等。同样,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的证候也大多由数个证候要素组成。
膏方特点适于心血管病调治
组方灵活,便于治疗复杂疾病
膏方用药不像汤剂限制多,方剂组成药味可以根据需要而增减,简单之方如当前市售的阿胶、龟板胶、鳖甲胶、鹿角胶、霞天胶仅由一味药物组成。
稍复杂的有宋代名方琼玉膏,仅有人参、生地、茯苓、白蜜四味。国医大师颜德馨的膏方基本在40味药物左右。多种药物便于针对多病因、复杂性疾病的治疗,发挥多靶点治疗作用。
加工精细,利于药物发挥作用
膏方加工有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几个主要环节,在每个环节都可以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采取相应的加工方法,既有群药共煎,也有单煎兑入或研粉冲入,群药久煎特别适宜以根茎为主的药方,长久煎煮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煎出有效成分。
使用方便,满足长期治疗需要
膏方每次可以加工较大药量,现代化的高温包装可以长时间保存,便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用药。同时,由于膏方组方灵活,特别是在方中加入芳香醒脾和胃的砂仁、叩仁、陈皮等,有助于长期用药患者保护脾胃;且加工后能改善口感,利于患者长期坚持用药。
如前所述,非感染性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复杂,需要长期治疗,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些药物长期使用又会影响胃肠功能等,而膏方的多靶点治疗、久煎久煮利于有效成分溶出、便于长期使用、利于胃肠保护的特点,能满足这些疾病调治需要。
膏方调治原则及组方特点
调治基本原则
一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疾病的产生在于阴阳平衡失调,因此膏方施治首要明证。全面收集有关病史、症状、用药情况、疗效反应等四诊信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精确辨证,分清主要、次要证候要素,使立法遣方能够方证对应,做到“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映,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
此外,还要先以汤药试进1~2周,作为开路方,一则调理脾胃,二曰确定方证是否对应,理法方药能否实现统一,并以此作为膏方的核心药物。确定膏方的核心组成药物后,在处方中还要兼顾次要证候要素,适当调换宜于煎膏的药物。
二是遵循“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的原则,确保用药安全。《素问·五常政大论》“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从根本上说就是强调用药安全问题。
大毒治病适用散剂、丸剂,如十枣汤、控涎丹是也;常毒治病适用于汤剂、酒剂;小毒无毒适用于膏方。膏方一料少则服用半月一月,多则一冬,其服用时间长,安全有效是其基本原则,也是适合慢性病调理的优势。
三是膏方调治当分清标本,“标汤本膏”。心血管疾病是标本关系比较复杂的一类疾病,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人群其标本关系变化甚大,认清标本对于正确使用膏方甚为重要。
在多数情况下,以邪实为主,证候动态变化大的情况下是不适合用膏方的,如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加重期、严重心力衰竭、严重高血压均不宜选膏方。
邪实虽重,但证候相对稳定,需要长期治疗时,用膏方调治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如一般高血压、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康复阶段、心力衰竭的稳定阶段都是适合膏方调治的;对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虽然病机与证候复杂,证候要素多,但证候相对稳定,仍适合选用膏方。
用药特点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证候要素以血瘀、痰浊、阳亢及气血阴阳虚损为主,膏方辨证遣方用药原则上与汤剂无明显差异,但需要考虑到调治的目标及膏方加工的需要,既保证疗效,又避免药不成膏,还要兼顾脾胃,只有脾胃运化正常,药物才有可能发挥很好的治疗与保健作用。
血瘀:血瘀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证候要素,膏方调治以和血为主,可少量配活血与破血类药物。常用丹参、川芎、当归、红花、鸡血藤、三七、桃仁等,虫类药如水蛭、地龙,但异味较大。
气虚:心血管疾病以心气虚、肾气虚多见,膏方调治常选平和的益气药物,其中黄芪、玉竹为主要的药物,对于以脉迟缓为主者可以选红参,但北方地区气候干燥,用量不宜大。其他有大枣、小麦。
痰浊:痰浊在胸痹(冠心病)、眩晕(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中多见,膏方可选用姜半夏、陈皮、瓜蒌皮、胆南星等。
阳虚:阳虚常与水饮相合为病,在胸痹、哮喘及各类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多见,初期以心阳虚为主,可发展为心肾阳虚;心阳虚以温通心阳为主,常用桂枝、干姜,温肾阳则可以盐附子与肉桂合用,补肾阳则宜用锁阳、肉苁蓉、巴戟天、鹿角胶,可以黄酒为佐使。
阴(血)虚:阴虚以心阴虚为主,在各类心脏病中均可见到,也可合并肝阴虚与肾阴虚。心阴(血)虚常用玉竹、麦冬、元参,肝阴虚常用白芍、沙苑子、生地、石斛,肾阴虚则宜选二至丸、何首乌、麦冬、熟地、山药等。
阳亢:阳亢主要见于眩晕病,古有小清空膏,可用黄芩、夏枯草、草决明、白蒺藜、生龙骨、生牡蛎、白芍等。
水饮:水饮为主者不属膏方所宜,但以其他证候要素为主,水饮作为次证或兼证时可用膏方,常用方有五苓散,用车前子、冬瓜皮、南五加皮、陈皮等。
顾护脾胃:常选陈皮、生山楂、鸡内金、炒三仙健运化食,荷叶、砂仁、白豆蔻以芳香醒脾,防止滋腻碍胃,枳壳、香橼皮、佛手柑、香附调理气机,不使气机壅滞,充分发挥膏方调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