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檀根

浏览 8

《中药大辞典》:白檀根

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实际拼音:Bái Tán Gēn

别名:砒霜子、蛤蟆涎(《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来源:为山矾科植物白檀的根。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嫩枝和叶背通常疏生白色毛。叶纸质,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3~9厘米,宽2~3.5厘米,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通常阔楔形,边缘具内曲尖锐锯齿;叶柄长约4~5毫米。花白色,稍有芳香,成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萼外无苞;萼片5,有睫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长约5毫米;雄蕊约25枚,长短不一,有较花瓣稍短或梢长的;花柱约与雄蕊等长,柱头不分裂。核果斜卵状球形,蓝黑色,长约6毫米,顶端5萼齿宿存。花期5月。果热期7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间。分布于华北、华中及华南各地。

功能主治:《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散风解毒,并治腹内瘤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