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升降浮沉的意义和作用如何?举例说明。
升和降,浮和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相对而言的。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主表,发散上行;沉主里,泻利下行。升浮药上行而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用;沉降药下行而向内,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用。大抵气属温热、味属辛甘的阳性药物多有升浮作用,如桂枝、柴胡、黄芪之类;凡气属寒凉、味属酸成苦的阴性药物多有沉降作用,如大黄、黄柏、芒硝之类。花、叶及质轻的药物大都升浮,如辛夷、荷叶、菊花(旋复花不升是属例外);子实及质重的药物大都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蔓荆子不沉是其例外)。炮炙方面,如酒炒能升,盐炒能降,姜炒能散,醋炒能敛。但仍有些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不明显;而另一些药物却存在着二向性,如麻黄既能发汗,又可平喘、利水;川芎既“上行头目”,又“下行血海”。不过,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
相关知识:升降浮沉简介
由于各种疾病在病机和证候上,常常表现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泻利、崩漏、脱肛),或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的畏寒)等病势趋向。因此,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情的药物,相对来说也就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趋向。这种性能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驱邪外出。
升和降,浮和沉都是相对的,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泄利等作用。
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是升浮的;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但有些药物的性能明显存在着二向性,如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平喘、利水;川芎既“上行头目”又“下行血海”,不过这种情况是少数。
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与药物本身的性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能升浮的药物大多具有辛、甘味和温、热性;能沉降的药物大多具有酸、苦、咸、涩和寒、凉性。所以,李时珍曾经指出:“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此外,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还常受到加工炮制的影响,在复方中一种药物的作用趋向还可能受到其他药物的的制约。
药物炮制,经酒炒则性升,姜汁炒则性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而在复方配伍中性质升浮的药物,在较多的沉降性药物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质属沉降的药物同较多的升浮性质药物同用,则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总之,各种药物所具有的升降浮沉性质,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人为控制而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