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g桂枝6g人参9g甘草6g。
【组方依据】五苓散为通阳化气,健脾利水之方虽然历来把其作为利水之剂,但赵锡武老先生认为五苓散非纯为利水之剂,而有恢复脾胃正常功能的作用。四君子汤为补脾益气的代表方,专以治疗脾胃虚弱之证。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减退,可致水湿不去,聚而为水饮之患,水饮内停,泛溢肌肤,可见水肿,影响膀胱气化,则小便不利。水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脾阳不足,则运化水湿功能进一步减退,可见腹泻便溏,纳少腹胀,胸闷脘痞等症。故以此二方相合,振奋脾胃阳气,补脾益气,利水渗湿,则脾弱水泛湿停诸证可解。
【方药分析】方中泽泻甘淡性寒,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茯苓、猪苓淡渗利湿,合泽泻增强利水渗湿之力;人参甘温大补元气,健脾养胃;术健脾燥湿,合茯苓之渗湿,使湿去脾旺,水精四布,痰无由生;桂枝既外解太阳之表又助膀胱气化以利小便;甘草调和诸药,兼以益气和中。全方相合,可使水湿得化,脾运健旺,阳气得复,共成通阳化气,益气健脾,利水渗湿之效。
【用方指征】临床以水肿、泄泻,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纳呆便溏,面色萎白,语声低微,肢倦头晕,胸闷心悸,短气乏力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滑或脉弱无力者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临床应用】
1.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咳痰、气喘为主要表现,每年均有发作,冬春多发,伴头晕乏力,纳呆便溏语声低微,面色萎白无华,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微腻者可以本方治疗。
2.慢性结肠炎
临床以腹痛、腹胀、腹泻为主症,腹泻可为糊状便,严重时呈水样便,伴纳少倦怠,头晕乏力,面色少华,神疲肢软,语声低微胸闷心悸,形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无力者可使用本方。
3.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以胃脘部隐痛胀满不适,按则减为主症,伴纳差乏力,大便不实,肢软倦怠,气怯懒言,面色萎白,四肢欠温,舌淡苔薄白,脉缓弱或细无力者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4.慢性肾炎
临床表现为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伴脘腹胀闷,身体困重,四肢乏力,纳少便溏,倦怠声低,面色白,腰酸尿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细作为使用本合方的指征。
5.美尼尔病
以头目眩晕,头昏沉重感为主要表现,伴胸闷乏力,食少纳呆,精神疲倦,肢倦无力,或有恶心呕吐,心悸便溏,舌淡苔白腻,脉细弱无力等证属脾虚湿阻,蒙蔽清阳者可以本方治疗。
6.特发性浮肿
临床上以不明原因的水肿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伴胸闷心悸,纳食减少,气短声低,身倦肢软,大便不实,面色白,或有小便不利舌淡苔薄白腻,脉沉细或缓弱无力者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7.肝硬化腹水
临床上以腹胀痞满,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下肢浮肿,身困肢倦,语声低微,神疲乏力,大便不实,或有小便不利,面色菱白无华,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者作为用药指征。
8.经前水肿
每于月经前即出现面浮肢肿,月经后水肿减轻或消失,伴身倦乏力,纳差神疲,大便溏薄,气怯声低,形寒肢冷,月经不调,面色白,舌淡苔白脉细弱者作为用方指征。
【临床报道】蓝雅娟以本方治疗1例厌食症患者患儿3岁,近日拒食,口渴引饮,面色萎黄无华,易出汗,大便呈糊状,舌淡苔白。药用猪苓、茯苓、泽泻、白术、党参、蜜黄芪各5g,桂枝3g,共服3剂而愈。祝定泉等(2以本方加减治疗反复发作的美尼尔病61例,其中男27例,女34例,病程0.5~5年。作者认为本病多与脾肝、肾等密切相关,脾与痰湿,肾与水湿有关,而肝常犯脾,使脾失健运而水湿内停,故治以通阳利水之法。药用茯苓、猪苓各20g,桂枝、白术各10g,泽泻24g,党参、黄芪各30g痰湿中阻加半夏、陈皮各10g肾精不足加枸杞子12g,怀牛膝15g;肝阳上亢加石决明30g,白菊花15g;心脾两虚加当归、大枣各15g;肾阳不足加狗脊、巴戟天各10g;风热上扰加金银花、黄菊花各10g日1剂,水煎服,3天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后,痰湿中阻型痊愈29例,好转1例,有效率96.8%;肾精不足型痊愈6例,好转4例,有效率83.3%;肝阳上扰型痊愈3例,好转4例,有效率为77.8%;心脾两虚型痊愈3例,好转2例,有效率71.4%;肾阳不足型和风热上扰型各1例,分别为痊愈和无效。61例总有效率为86.9%。陈国权3以本方加减治疗过敏性皮炎1例患者左手手指瘙痒,起粟米大小样疹,发泡甚或流水,酒后加剧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皮炎,经抗过敏、消炎等内外治疗效果不明显,查见舌质淡,苔白润,脉细,中医辨证为脾虚尖运,湿邪外溢而致。药用泽泻24g桂枝3g猪苓、陈皮、法半夏、党参、防风、白鲜皮、苦参各10g,茯苓、炒白术各15g,炙甘草、白芷各8g赤芍12g。服第2剂时因触摸正红花油而痒增,守上方加金银花15g,连翘12g服3剂后痒减上主方加丹参20g服3剂以善其后。3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朱晓明等以五苓散合四君子汤加减组成益气导水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例,年龄52~91岁,病程3个月至18年;合并糖尿病7例,高血压、冠心病12例,慢性前列腺炎3例。均经B超或CT检查、肛门指诊等确诊。
药用党参、茯苓、白术、山药、黄芪、薏苡仁、砂仁、桔梗、泽泻、留行子、红滕、桂枝、甘草为基本方。伴阴虚去桂枝,加五味子阳虚加仙茅、仙灵脾;湿热盛去桂枝,加黄柏苍术、牛膝;夹瘀者加莪术、丹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结果临床控制2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
【临床体会】临床使用本方时,应以脾虚明显,水湿停聚兼有阳气不足为病机特点。在治疗腹泻时,可加入藿香、赤石脂、厚朴、薏苡仁、莲子、车前子等以增强祛湿作用;如泻剧者加葛根;呕吐剧烈者加竹茹、半夏;伴咳嗽者加枇杷叶;里热甚者加黄芩、黄连;伴外感风寒者加荆芥、防风伴外感风热者加金银花、菊花。治疗厌食纳差者,可加入焦山楂、炒谷麦芽、莱菔子、神曲、鸡内金等以增强消食化积作用。我们曾以本方治疗经前水肿3例,均表现为脾虚湿盛,气化不利。就诊前曾在外院服用过西药及逍遥散、苓汤等治疗不效,但移时复作。经以五苓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后痊愈,随访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