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合生脉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浏览 7

【药物组成】麻黄6 g 杏仁9 g 石膏15 g 人参10 g 麦冬15 g 五味子6 g 甘草6 g 。

【组方依据】若素体虚弱,复因起居不慎,外感风寒,风寒不解,郁而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邪热壅肺,肺失宣降,气机不利而出现身热口渴、咳逆气喘,甚或鼻翼煽动、有汗或无汗等症。素体虚弱或发热汗出过多,伤津耗液,气随津泄,则见气阴不足之气短心悸、口干乏力、烦渴喜饮等。因肺中热盛,气逆津伤,故有汗而热不解,更伤其阴。此时急当清泄肺热,使热清气平;益气敛阴,使气旺津生。二方合用,具有清肺泄热,降逆平喘,益气敛汗,养阴生津之效。

【方药分析】方中麻黄能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意,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且用量倍于麻黄,有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之妙,使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二药相制为用;杏仁降肺气,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人参甘平补肺,大扶元气,合麦冬之甘寒养阴生津,清虚热而除烦;五味子酸收敛肺止汗,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全方合用共成宣肺泄热、止咳平喘、益气敛汗、养阴生津之功。

【用方指征】临床以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痛,口渴有汗或无汗,体倦咽干;或呛咳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少津,脉滑数或虚数为用方指征。

【临床应用】

1.急、慢性支气管炎

以咳嗽为主,开始为刺激性干咳,同时常伴有胸骨下疼痛和紧闷感,1~2天后咳出少量粘液样痰,以后咳痰量增加,并渐转为粘液脓性痰。急性支气管炎发热常在3~5天后消退,但咳嗽可延长到数星期。全身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疼痛不适、口干咽燥、气短神疲、倦怠乏力等,伴有舌质红、苔薄少津,脉细数者可使用本方治疗。

2.支气管哮喘

临床上以发作性的、带哮鸣音的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伴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胸闷,呛咳阵作,痰黄稠胶粘难以排出,口苦口渴喜饮,身热多汗,舌质淡,少苔,脉弦骨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3.肺炎双球菌肺炎

临床上以寒战发热,热度上升很快,热势较高,现般是稽留热,持续1周,退热很快,伴大汗、头痛、全身酸痛、纳差、便秘等。有时可有病变侧的胸痛、上腹痛。较重病例可有呼吸困难、紫绀和黄疸,鼻煽气粗,小便黄赤,舌干苔少或黄,脉滑数无力者作为用药指征。

4.百日咳

本病是小儿常见肺系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间歇发作连续不断的痉挛性咳嗽,最后伴有吼声的回音为其特征。轻者每日发作数次,重者每日数十次,尤以夜间为甚,并见口舌干渴,舌苔干燥少苔,剧烈咳嗽时甚或并见衄血或痰中带血,面色发青,手足抽搐等作为用方指征。

5.荨麻疹

本病以皮肤突然出现风团剧痒,时起时消,消退后不留痕迹。临床上以皮疹色赤、遇热则发,得冷则减轻,夏重冬轻,伴口舌干渴,苔干而少,脉象浮数无力为使用本方指征。

6.急性鼻炎

临证时以鼻黏膜红肿明显,鼻塞而有热感,喷嚏,涕少而黄稠,头痛,发热,口干口渴,出汗,咽部暗红作痛,咳喘易感冒,小便短赤,舌红苔少为投方指征。

7.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有长期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气喘,遇冷发作,发则气喘痰鸣,不能平卧,心悸胸闷,咳痰黄稠,浮肿尿少,便秘口干。或有发热恶寒,纳少咽干。舌质暗红,舌苔黄腻或苔少而干,脉滑数或细数无力作为用药指征。

8.痔疮

临床上以肛门部疼痛或便后出血,或肛门部有异物感或异物脱出,局部有水肿,伴有口干便秘,食欲不振,咽喉干燥或疼痛,舌质暗红少苔或苔薄黄,脉弦滑可使用本方。在应用时常内服与局部熏洗相结合效果更好。

【临床体会】本方在临床应用较广,但在使用时要紧紧抓住肺热壅盛、气阴两虚的病机特点。在临床治疗肺炎时,对轻型肺炎常以本方合银翘散加减,对肺热壅盛明显者加大石膏用量,严重者合用三黄泻心汤或大青龙汤,对热盛耗伤气阴者适当增加生脉散的用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配合西药的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常能达到扶正祛邪,热退正安的目的。对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常随证加减。如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多去石膏,麻黄用蜜炙,另加川贝、蛤蚧等;急性发作时可用生麻黄;热邪偏盛、咳痰不爽者加浮海石、鱼腥草;寒邪偏盛者去石膏加紫菀、细辛;兼外感风热者加前胡、牛蒡子;兼外感风寒者加白前、紫菀;肺阴不足、口干舌燥、痰黏稠明显加沙参、竹叶。在用于痔疮的治疗时,常在内服中药的同时,将药渣煎水局部熏洗患处,并灵活加减。如痔疮发炎加黄芩、黄柏、鱼腥草、蒲公英、野菊花;肛门疼痛明显加白芍、延胡索;伴水肿者加薏苡仁、泽泻、大腹皮,重用麻黄;便血加地榆炭、炒槐花、仙鹤草、阿胶;血栓及静脉曲张外痔加丹参、桃仁、赤芍、泽兰、鱼腥、大黄;便结者加大黄;气滞便秘者加厚朴、苏子、莱菔子;兼血虚者加当归、白芍、熟地;兼阴虚明显者加玄参、生地、火麻仁,并加大麦冬用量;兼阳虚者加熟附片、干姜;内痔脱出者,加黄芪、升麻、柴胡。我们还以本方加减治疗一例小儿尿频患者。该患儿3岁,每日正常饮食情况下小便多达10~15次,夜间小便次数亦无明显减少。伴有便秘、口干口臭、扁桃腺长期Ⅰ~Ⅱ°肿大,夜寐不宁、纳食不馨,舌嫩红少苔,辨证属肺热气阴两虚,遂以本合方加减。处方:炙麻黄3g,杏仁5g,生石膏9g,太子参9g,麦冬9g,五味子6g,山药9g,前胡6g,栝蒌仁9g,神曲9g,益智仁9g,炙甘草3g。连用10余剂痊愈,夜尿消失,白天小便次数如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