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合麻黄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浏览 7

【药物组成】桂枝6 g 麻黄3 g 白芍3 g 杏仁3 g 生姜3 g 大枣10 g 甘草3 g 。

【组方依据】桂枝汤与麻黄汤减量相合组成桂枝麻黄各半汤,为伤寒太阳轻症,风寒郁表不解,无力透邪外达所致诸证而设,具有疏达肌表、调和营卫之功,是小发其汗的辛温轻剂,适用于正气略虚,微邪郁表,留恋不解者。《伤寒论》第23条曰:“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方药分析】本合方制小量轻,仅有二方总剂量的三分之一,是一个辛温偶方轻剂。本证表闭无汗,桂枝汤鞭长莫及,病久邪微,麻黄汤又药过病所,故以二方减量合用,制小其服,方切病情。其中桂枝汤调和营卫,滋充汗源;麻黄汤疏达皮毛,开闭祛邪。如此则既得小汗祛邪之功,又无过汗伤正之弊,极尽刚柔互济,相得益彰之妙。

【用方指征】本合方应用以太阳轻症为主,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有热色,不能得小汗出,身痒,及内脏虚损,或阴阳荣卫失调所致诸症为用方指征。

【临床应用】

1.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隐疹、风瘙隐疹等,为一种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以发无定处、忽起忽退、来去迅速、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痕迹为主要表现。《诸病源候论》说:“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隐疹。”又说:“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而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认为:“汗出受风,或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本病以风寒外袭,荣卫不和,不能得小汗出,从而致身作痒为投药指征。

2.伤寒

用于伤寒初期,恶寒发热,轻度寒战,头痛,周身不适,肌肉酸痛,无汗;或有汗之轻症。另具有伤寒的典型表现如白细胞减少、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便秘或腹泻等。

3.感冒

临床以发热恶寒较轻,无汗或汗少,头痛肢楚,二便调,脉象和缓的感冒偏虚者为用方指征。

4.功能性腹泻

腹泻反复发作,一日腹泻数次,便时腹痛,食欲不振,并有恶寒,肢体酸楚不适,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者可用此合方。

5.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腹泻日行十余次,并左下腹痛,便后缓解。大便为稀糊状,无恶臭,食欲差。可时有恶寒,形体虚胖,面色淡白少华,舌质胖有紫斑,舌苔薄白,脉弦为投药指征。

6.血管神经性头痛

头痛反复发作,疼痛难忍,伴头晕欲呕,纳谷不香,少寐,精神萎靡,四肢不温而沉重,身体肥胖,面白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紧。此为阳气不振,失于升清所致,故可用此方。

7.全身性瘙痒症

以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时轻时重,甚则剧痒难忍如虫行,抓痕满身,可见丘疹、血痂及皮肤湿冷感,常微汗出恶风为用方指征。

8.月经期浮肿

以经来颜面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体重增加,小便短少,时恶寒如感冒状,经净诸症消失,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滑为投药指征。

【临床报道】邵继棠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重症荨麻疹患儿,以恶风身热,周身疹块隆起、硬肿发红,疹团大多融合成片,头面胸背部为主,舌润苔薄,脉浮弦为主要临床表现,辨证属风寒郁滞肌表所致,经西药抗过敏治疗无效,遂用桂枝3 g,麻黄3 g,白芍2 g,杏仁2 g,甘草2 g,防风5 g,蝉蜕5 g,生姜3片,大枣4枚,应手取效。樊文有以此合方治疗荨麻疹39例,用此方前均经中西药物治疗,停药后即复发者24例,另15例为治疗无效者。以麻黄、炙甘草、生姜、桂枝、白芍各2~7 g,杏仁5~15 g,大枣1~3枚为基本方。痒甚者加白芷、白蒺藜;面部及胸部重者加葛根;额角耳后出现者加柴胡、龙胆草;疹色鲜红、心烦者加栀子、丹皮;疹色淡畏风者加黄芪、当归;舌红、脉细数者加生地、元参、麦冬。服3剂愈者6例,服6剂愈者10例,10剂以上而愈者23例,随防一年无复发。杨昶等31用本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血管神经性头痛、全身皮肤瘙痒症、月经期浮肿等疾病,在辨证上抓住肺卫闭遏之共性,着眼于宣肺疏表,皆获满意疗效。今田屋章用本方治疗异位性皮炎8例,均以面色红、皮肤干为主要表现,属虚中夹有阳证。其中初起即用此方2例,另6例为其他治疗方法无效者。结果有效7例,无效1例。金道学治疗面部瘙痒如虫行一例,患者恶风、无汗、肢体冷痛,痛无定处,面部瘙痒如虫行,周身闷热如蒸,但体温不高,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细,辩证属风寒袭表,卫阳郁遏,寒凝经脉所致,遂以麻黄、杏仁、甘草、白芍各7 g,桂枝12 g,生姜2片,大枣4枚,制川乌(先煎)9 g,服2剂而愈。秦冰亭报道用本方治疗内分泌紊乱引起的汗出不畅,身上散发出类似发霉或沥青样的气味,并进行性加重,经西药治疗无效而求中医治疗。经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共服药5剂,诸症消失。

【临床体会】笔者认为临床应用本方时,如为阴虚所致者应禁用此方,伴心动过速、高血压、贫血、鼻衄、尿血及崩漏者亦不用或慎用本方。本方对于顽固性皮肤发疹性疾病有较好疗效,可适当配合疏风清热止痒之品。我们也以此方治疗一例10余年顽固性荨麻疹患者,每逢冬季受凉即发,多方治疗无效。诊见颈项、胸腹、四肢泛发风疹团,色淡红,成片成块,此伏彼起,瘙痒甚,恶风无汗,身觉全身紧束感,头昏痛,口淡不渴,食少,二便调,舌紫暗,苔白根部腻,脉细弦。证属风寒郁表,营卫失和。治以发汗解表,祛风止痒,佐以活血通络。药用桂枝、麻黄、红花、土鳖虫各10 g,赤芍、防风、地龙、蜂房各15 g,当归、苍术各12 g,生姜、甘草各6 g。上方服5剂痒疹消失,继以上方去麻黄,加黄芪治疗10余剂而愈,随访2年未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