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胸胁胀痛、乳闭胀痛、风热上攻、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等。临床常用量为6~10 g。
李氏临床运用白蒺藜甚多,治内科、妇科杂症凡需疏肝解郁者,每方必用。
1.清疏通降治胃炎
胃为水谷之海,喜润恶燥,宜和宜降。李氏近年来治疗各型胃炎往往加用白蒺藜,取其清疏通降之功。经验方为清胃一贯煎,组成:白蒺藜、蒲公英、炒黄芩、南沙参、全当归、川楝子、炒白术、姜半夏、生麦芽、生谷芽、炒神曲、炮鸡内金、瓦楞子(先煎)。是方以一贯煎、半夏泻心汤加减组方,重用白蒺藜、蒲公英,均在30 g 以上,用炒白术一般不超过12 g ,炒黄芩不超过15 g 。腹胀明显先加佛手,不应再换用枳壳。李氏观察,白蒺藜有清疏上下、开贲通幽之功。因此,近期临床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必重用之,效果满意。
2.利窍通络治“脑梗”
李氏治脑梗死以利窍通络为治则,肾水不能上涵、肝火失制者,以一贯煎、左归饮化裁;肝阳上亢、风痰袭扰清宫者以温胆汤、一贯煎合参,如此随证施治,都必用、重用白蒺藜为主药。李氏之所以倚重白蒺藜,是因其有利窍通络之功。
已故安徽芜湖地区名中医承忠委先生善用白蒺藜,曾云:“白蒺藜、路路通一身带刺,四通八达。”李氏治疗脑梗死时,尤其注意了解患者肝肾功能状况,对肝肾功能不良者禁忌使用虫类药,尤其是蜈蚣、全蝎等有毒昆虫,以免增加肝肾负担。当此之时,白蒺藜、路路通等可担当利窍通络之大任,而以白蒺藜为主,用量多在30 g 左右。
3.解郁泄毒治“丙肝”
丙型肝炎患者在急性期如不积极争取抗病毒等针对病因治疗和适当对症治疗,约有一半患者 ALT 持续处于高水平,并发展为慢性,从而缠绵难愈。李氏治疗丙型肝炎抓住解郁泄毒为第一要务,组方以白蒺藜担当解郁重任,协同降低 ALT和减轻胁胀胁痛等临床症状效果显著。自拟“解郁泄毒汤”:白蒺藜、太子参、炒白术、当归、赤芍、白芍、茯苓、怀山药、生谷芽、生麦芽、川楝子、女贞子、五味子、白花蛇舌草、垂盆草。白蒺藜用量在30 g 以上。是方疏肝健脾,解郁泄毒。临床实践证明,能较快且稳步降低转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