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喘不会吐痰的中医偏方

浏览 7

导读:“5岁以下的小儿多不会咳痰动作,常使痰液潴留喉间,反复吸入,以致咳嗽频作,痰吼喘息,不得躺卧,憋气致使大汗淋漓,甚者口唇青紫。”

小儿肺脏娇嫩,咳喘的发作以外邪诱发者多,由于小儿生理的特殊性,特别是5岁以下的小儿多不会咳痰动作,常使痰液潴留喉间,反复吸入,以致咳嗽频作,痰吼喘息,不得躺卧,憋气致使大汗淋漓,甚者口唇青紫,古人有探吐导痰一法,可解燃眉之急,惜今人多不接受。医院急诊多给雾化吸入一法,效果多不满意,又多输液抗炎,加重心肺负担,致使“水泛高原”者多矣!余临症多年,遇此证颇多,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即是一遇此证,首用麻、杏、桑。

麻黄一药,实平喘灵丹,古医家受表实无汗用麻黄之说,有汗之证多不敢用,其实喘家之汗常为急迫之汗,不是真正的表虚,痰喘乃是实证,有汗并不忌麻黄,喘定自会汗收。

杏仁亦利肺妙品,宣肺下气,以复肺之开合,毋庸多议。

桑白皮一物,古有名方泻白散,李时珍谓“此乃泻肺诸方之准绳”,咳嗽喘急乃肺气高满,气不下行,桑白皮泻肺行水,以还肺脏之轻虚,《药品化义》谓:“泻肺之有余,非桑皮不可”。

葶苈子,仲景用以治“支饮不得息”“喘不得卧”,《药性论》谓其能“利小便,抽肺气上喘气急,止嗽”,《开宝本草》谓:“疗肺壅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但多数医者认此“为泻肺剧药”,不敢轻用。余治心力衰竭所致喘肿用量可达30克以上,也未见不良反应。

麻黄常用3~10克,杏仁常用5~12克(不去皮尖,捣泥),桑白皮常用6~12克,葶苈子常用5~12克(炒)。

舌有燥象可用炙麻黄、炙桑白皮;

舌苔水滑肺寒有饮,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常用5~10克;

舌苔厚腻,大便不爽,常夹宿食,加炒莱菔子10~15克,炒瓜蒌子6~15克;

经常发病者,可加白芥子6~12克以化顽痰;

发热者加生石膏15~30克;

紫苏子下气,也可随证加入,用量6~12克为宜。

本文摘自《医门凿眼——心法真传与治验录》,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作者/樊正阳。编辑/王超,校对/炳程、阿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