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熟地黄麻黄可以一起吃吗
二、熟地黄麻黄配伍的作用与功效
三、麻黄熟地黄配伍的临床应用
熟地黄麻黄可以一起吃吗
考《神农本草经》中,仅言干地黄“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对熟地黄的性能、功用最为娴熟的是明代的张景岳,他拟定的许多方剂都是以熟地黄为主药,如左右归丸、大补元煎、赞育丹、贞元丹等。他总结地黄的功效为:“生地黄气薄味厚,能生血补血,凉心火,去烦躁。熟地黄味厚气薄,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精,专补肾中之气,兼疗藏血之经。”特别是他对熟地黄的应用经验极为丰富,故后人称之为“张熟地”,这种名字不是调侃,而是褒奖、是肯定。对熟地黄功能的叙述,张景岳说得最为详尽:“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以张景岳所说,熟地黄是何等的灵丹妙药啊!之所以引证这么多原文,只是为了提高我们对熟地黄的认识,以便能掌握它,运用它。
《得配本草》中在熟地黄条下有一段话:“补敛之剂,何妨略加理气之味一二分,或五六分,俾补剂更为有力也。”后人用熟地黄,往往要加上陈皮或砂仁等理气健脾之品,以防熟地黄腻膈碍胃。
麻黄,在《咳嗽用药杂谈》篇已有叙述。文中提到麻黄有一个作用为“开窍通络”,这就是本文所要说明的。麻黄辛苦温,属于辛温通络药之一,他如细辛、白芥子、桂枝等,亦是辛温通络药。许多人在运用辛温通络药时,经常用白芥子、细辛,而忽略了麻黄。总认为它是解表药、止咳药、平喘药。实际上麻黄的辛温通络作用,远比其他药高出一筹。这个问题《神农本草经》有一句话说得很清楚,即“破癥坚积聚”。你看,用一个“破”字,如果没有很强的穿透力,怎能用一个“破”字来形容呢!所以请同道不要忘记麻黄“开窍通络”这个功能。
功效:温阳补血,消散阴凝,通络止痛。
主治:凡下肢疼痛、麻木、酸困者,可见于腰椎病、糖尿病足病、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量:熟地黄10~30克,麻黄3~6克。
体会:熟地黄与麻黄的配伍出自《外科全生集》的阳和汤,该方主治一切阴疽,如血栓静脉性脉管炎、骨结核、膝关节病变及深部脓肿等。而熟地黄与麻黄是该方的主要药物。熟地黄甘温,补血增液;麻黄辛温,通络破阴。熟地黄得麻黄,补血而不腻;麻黄得熟地黄,通络而不燥。对于上述病证,若单用熟地黄而不用麻黄,则阴血难以达于细络;若单用麻黄而不用熟地黄,则深部血脉难以充盈。据朱良春先生介绍,用此对药加葛根、丹参、豨莶草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更好。我在临床上,凡遇到下肢有寒凝症状者,如下肢疼痛、麻木、酸困、抽搐及静脉曲张,局部寒凉,或遇寒加重,或脉象沉迟无力,均可按寒证治之,而麻黄与熟地黄配伍,乃是最佳药对。
熟地黄麻黄配伍的作用与功效
【药对功效】熟地黄、麻黄为临证常用的和阳散结、益肾平喘药对。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的炮制加工品。性微温,味甘。归肝、肾二经。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
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二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药对来源】熟地黄、麻黄伍用,见于《施今墨对药》。
【配伍效用】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入肺、膀胱二经。
中空而浮,善长辛散,专疏肺郁。具有宣肺平喘,利尿消肿,发汗解表的作用。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入肝、肾二经。本品味厚气薄,功专养血滋阴、填精益髓,乃补血生精、补肾、滋阴退热之要药。主治血虚诸证,肝肾阴虚诸证等。熟地黄滋阴填精、益肾纳气;佐麻黄宣肺平喘以司气之主。再者,麻黄辛温,宣通肺气,外可达卫分,通经络,开腠理,内可入阴分,散寒凝,消痰结。熟地黄补肾滋阴充血脉,佐以麻黄宣通,则补而不滞。麻黄宣泄气机,佐熟地黄宣发而不伤正,故两药相配为伍,参合而用,补散兼施,动静相合,相使为用,既相辅相成又互制其短,相得益彰,一则经络气血得以通畅,阳气得冲和,阴凝可散;二则宣肺补肾,肺肾并顾,咳喘可平。
【药理作用】熟地黄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促进的作用,对抗体有抑制的作用,是一味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的中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性腺功能皆有促进的作用。还有显著的生血、促进凝血、抗溃疡、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麻黄有镇咳平喘的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较为持久,对多种病菌皆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麻黄碱有兴奋心脏、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和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因此,该药对和阳散结、益肾平喘的功效可能与其镇咳、化痰、抗菌、平喘、调节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有关。
【临证应用】用于痈疽诸证,证属阳虚气血不足,阴寒内盛,痰凝血滞型者(见于慢性体表软组织感染等)。
○用治阴疽、附骨疽、痰核、流注等,证属阳虚寒凝型者,麻黄配伍熟地黄为用治阴证痈疽之要药,尤其适用于血虚寒凝痹阻于肌肤、筋骨、血脉所致之痰核、流注、阴疽、附骨疽等病,常与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等同用,方如《外科证治全生集》之“阳和汤”:熟地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炭、麻黄、生甘草。
○近代名中医施今墨老先生临证用药经验以麻黄1.5 g,伍以熟地黄30 g,以用治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等证。
【常用剂量】
熟地黄9~15 g;麻黄2~9 g。
【服用方法】水煎分服;或入丸、散剂使用。
【注意事项】凡素体虚弱,自汗、盗汗、气喘者或脾虚湿盛,气滞腹满,大便溏泄者,皆忌服。麻黄含有麻黄碱,毒性较强,剂量宜小不宜大,且不宜久服。麻黄碱类药有明显的兴奋剂作用,是国际奥委会和国际体联绝对禁止使用的兴奋剂类药物。
麻黄熟地黄配伍的临床应用
【基源与功效】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
熟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具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之功效。
【药对功效】散寒通滞,助阳补血,平喘止咳。
【配伍机制】麻黄辛微苦温而质轻,人肺、膀胱经。辛以发散,温以祛寒,体轻升浮。肺合皮毛,膀胱为太阳经,主一身之表,故能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解表散寒,而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证。且辛散宣肺,苦降下气,以助肺之宣发、肃降,调畅气机,故有较强的止咳平喘作用,而治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之实证喘咳。此外,本品既辛散升浮上开肺气而发汗,又苦降下行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故治水肿兼表证尤宜。借其辛散温通,升浮外透之力,还可用治风湿痹痛,阴疽痰核以及麻疹风寒内陷等。
熟地黄味甘微温,补而不燥,人肝、肾经。既补血滋阴,又益精生髓,为补血要药,凡阴血亏虚,精髓不足之证皆可用。
麻黄外可达卫分,通经络,开腠理,内可调血脉,散寒凝,消痰结;熟地黄补肾滋阴充血脉;麻黄可使熟地黄滋补而不壅腻,熟地黄可使麻黄通阳活络而无过汗之弊,相辅相成,而有温通血脉之功;又麻黄宣肺平喘,熟地黄补肾而止喘咳,肺肾并顾,咳喘可平。
【临床应用】
1.血虚寒凝痹阻于肌肤、筋骨、血脉所致的痰核、流注、阴疽,二药配伍白芥子、鹿角胶、肉桂等,为治疗阴性疮疡之要药。
2.肾虚喘咳。
对肾虚肺实,上盛下虚所致者尤为适宜。配伍苦杏仁、紫苏子、五味子、补骨脂等。
3.中风后遗症。麻黄辛散温通,熟地味甘而滞,甘合辛发散,则内气常通。麻黄与熟地黄比例以1:4较为适合。
现代临床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动脉炎、坐骨神经痛、肌肉深部脓肿、淋巴结结核、慢性骨髓炎以及支气管哮喘等。
【现代研究】麻黄具有镇咳平喘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较持久,对多种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熟地黄具有调节免疫作用,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性腺功能有促进作用,另具有显著的生血、促进凝血、抗溃疡、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
【用法用量】麻黄,2~9 g;熟地黄,9~15 g。水煎服。
【使用注意】麻黄使用注意见前。素体虚弱,自汗、盗汗,或脾虚湿盛,大便溏泄者忌服。
【按语】麻黄与熟地黄属于相使配伍。《外科证治全生集》阳和汤即用此药对组方,并指出:“麻黄得熟地黄则通络而不发表。”
麻黄宣气通络,开发腠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引邪外出,虽辛散,得熟地黄则宣发而不伤正,温阳而不偏亢;熟地黄滋阴补肾,佐麻黄之宣通,则补而不滞。二药合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临床应用熟地黄多而麻黄少,补多散少,能使经络气血得以通畅。临床可用治关节疼痛、肢端动脉痉挛病、闭塞性脉管炎等病症。若用于阴疽,须知“麻黄未溃可用,已溃之后,断不可重开腠理”(《马评陶批外科证治全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