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防己汤治疗湿热痹_木防己汤加减治疗关节肿痛医案

浏览 8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原文为:“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可见它是用来治疗痰饮喘息病的。但到了吴鞠通手里,经过化裁,变为治疗暑湿痹的名方。由于此方由经方化裁而来,所以放于经方治验中探讨之。

《金匮要略》木防己汤原文是治疗支饮的,是水饮停留于胸胃部所致。就病种而言,水饮与暑湿痹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水饮与暑湿痹的致病因素,都包含有湿邪,水饮是湿邪,暑湿更是湿邪作祟。介于此,吴鞠通将治疗支饮的木防己汤移植于暑湿痹上。《金匮要略》中的木防己汤由木防己、石膏、桂枝、人参四味组成,“辛苦寒温各适宜”。吴鞠通去其人参,加入杏仁、滑石、通草、薏苡仁四味,组成加减木防己汤,其用量为:木防己18克,桂枝10克,石膏18克,杏仁12克,滑石12克,通草6克,薏苡仁10克。加入这四味药,目的在于祛湿通痹,吴氏将此方标为“治痹之祖方。”风胜者,加桑叶10克;湿胜者,加萆薢10克,苍术10克;寒胜者,加姜黄10克,海桐皮10克;无汗者,加羌活10克,苍术10克;汗多者,加黄芪30克,炙甘草10克;痰饮明显者,加姜半夏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

此方所治之痹,以湿痹为主。湿痹与感受湿浊之邪有关。湿邪郁于经脉,久而不去,身体肢节有重着困痛之苦,他如舌苔白腻或灰腻,面色萎黄少华等。吴鞠通说:“痹证总以宣气为主,郁则痹,宣则通也。”此方是辛温与辛凉结合的宣通,方中以防己为主药,防己辛凉,可通行十二经,被人称为“行经之仙药也”(《本草蒙筌》);石膏辛凉,清泄里热;桂枝辛温化气以利湿邪的温化;杏仁开肺气,肺气开,则水闸通,湿邪自然导下而行;滑石、白通草、薏苡仁,均为淡渗利湿之品。由此可知,加减木防己汤重在利湿,“湿去热孤”,暑热自无稽留之地,这是对经方发挥的代表方剂之一,《温病条辨》中有诸多这样方剂,可谓后世医家学习经方之典范。今举治验一例,以佐证之。

崔某,男,18岁,于1983年9月就诊。

患者因两下肢关节肿痛2个月加重1周,于1983年9月入院治疗。两个月前左踝关节扭伤,后用凉水洗足,次日左踝关节肿胀,相继左膝关节肿痛。经用青霉素、醋酸泼尼松(强的松)、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治疗,未见好转。

入院前在某医院查左膝关节腔穿刺液,黄色混浊,李凡他试验(++),白细胞17100/mm?,多核细胞0.48,淋巴细胞0.45,单核细胞0.05,嗜酸性粒细胞0.02;类风湿因子强阳性;血沉52mm/h。以“急性类风湿关节炎”收入病房。查体温37.7℃,恶风汗出,口干喜饮,膝与踝关节胀痛有热感,小便短赤,舌尖红,苔白少津,脉细数。诊为风湿热痹,用加味木防己汤加减治之。防己20克,桂枝10克,生石膏30克,炒杏仁12克,滑石30克,通草6克,生薏苡仁30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水煎服。服药8剂,关节热痛减轻,但体温未降,左膝关节肿痛如故,舌脉同前。此为风邪虽去但湿热稽留,再加利湿清热之品以退热。

上方增入青蒿15克,萆薢15克,秦艽15克。服药6剂,体温正常,关节肿痛止,下肢活动自如。查血沉23mm/h,继服7剂,痊愈出院。

考《吴鞠通医案》,痹证医案共16例,而用加减木防己汤者竟11例。他在《温病条辨》加减木防己汤下写道:“该方的加减为:风胜加桂枝、桑叶;湿胜加滑石、萆薢、苍术;寒胜加防己、桂枝、姜黄、海桐皮;胃热重加石膏、知母;无汗加苍术、羌活;汗多加黄芪、炙甘草;兼痰饮加半夏、厚朴、陈皮。本案系风湿热痹,病程较短,湿热症状明显,与加减木防己汤方义合拍,故选用之。”我在应用时,喜加二妙散清热祛湿;加青蒿以使热邪从里达外;萆薢善走下肢,不论湿热或寒湿,皆可应用;秦艽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祛风而不燥,故为医家所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