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吃什么中药效果好?中医治疗外感头痛内伤头痛中药方剂

浏览 7

文章目录

一、外感头痛吃什么中药

二、内伤头痛吃什么中药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说:“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解表里。”这里所说的“久暂”“表里”,就是指外感与内伤而言。因五脏六腑的气血皆上会于头部,若脏腑经络发生病变,均可直接或间接发生头痛,因此在辨证论治头痛时,不仅要明确致病因素,还要分析脏腑经络的虚实寒热,如此,方能有的放矢地遣方用药。

外感头痛吃什么中药

1.外感头痛,与季节交替和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治疗以解表祛邪为主,邪去痛自除。

风寒头痛,痛连项背,遇寒辄发,苔白脉浮。当用疏风散寒法,方选川芎茶调散,方中川芎为君药,常用量为10~30克,有报道用100克者,但此物辛香走窜,易伤阴动血,故剂量不宜过大。

风热头痛,头痛如劈,面红目赤,苔黄脉数。当用清泄风热法,方选《罗止园医话》方,药物组成为连翘、菊花、桑叶、薄荷、苦丁茶、夏枯草、藁本、白芷、荷叶、鲜芦根。该方对肝热上炎之头痛,亦有良效。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倦,舌苔薄白,脉濡缓。当用祛风胜湿法,方选羌活胜湿汤,方中蔓荆子体轻而浮,上升而散,既止头痛,又善治目赤肿痛。

暑湿头痛,发于夏季,头痛而郁闷,面有湿垢,苔白腻。当用芳香化湿法,方选新加香薷饮,方中白扁豆芳香化湿,于夏季暑湿感冒,伴有不饥不食、消化不良者,视为上品。

随意用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等。还要注意病人的体质状况,体质虚弱者,可以对证加入补益之品,以免出现邪祛而正伤之弊端。

内伤头痛吃什么中药

2.内伤头痛,与七情郁结有密切关系,治疗时应明确致病因素,“治病必求其本”,知道了致病因素,遣方用药就有了方向。

肝阳上亢头痛,以头部左侧为主,常见怒气,多有高血压病,舌质紫黯,脉象弦紧。当用平肝潜阳法,方选天麻钩藤饮,我常加入杜仲叶、罗布麻叶、怀菊花等,以加强平肝泄热的作用。

热极生风的头痛,高热伴头痛,并常见抽搐、痉厥,舌质红赤或紫红,脉象细数。当用清热息风止痛法,方选羚角钩藤汤加减。对于此证,我常加入“三石”,即寒水石、生石膏、生磁石,以加重镇静之力。

气滞血瘀的头痛,多由思郁不解而得,痛处固定,发如锥刺,舌质紫黯,脉象弦细。当用活血化瘀法,方选通窍活血汤,方中麝香昂贵,可用白芷合九香虫代之。

痰浊头痛,见于形体肥胖之人,头痛如裹,身重如捆,舌苔白腻。当用祛痰化湿法,方选《医学心悟》的半夏天麻白术汤,方由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橘红、蔓荆子、生甘草组成,我常加入“三仁”,即薏苡仁、白蔻仁、杏仁,以加强化湿理气作用。

风入脑络的头痛,多为外感风寒头痛之遗患,每遇秋冬季天气突变时发作,痛无定处,病人常用布紧裹头部,或不时拍打以止痛。当用辛温通络法,方选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用生麻黄5~10克,细辛3~5克,炮附子5~10克,此方入络搜风,止痛效果快。

肾虚头痛,多见于读书劳心之人,用脑则头痛,休息则缓解,伴有健忘,疲劳感明显,脉象沉细。当用补肾填精法,可选用张景岳之左右归丸。主要药物为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肾阳虚者,伴见畏寒肢冷,自汗,腰酸,上药加入当归、杜仲、附子、肉桂,名为右归丸,扶阳之中兼有填精作用。肾阴虚者,伴见五心烦热,盗汗,脉象细数,上药加入龟甲胶、牛膝,名为左归丸,滋阴之中有扶阳作用。方中鹿角胶、龟甲胶,以烊化入药。

诊治头痛,还要分清头痛的部位,选用相应的引经药物。如太阳经头痛,上至巅顶、颈项,引经药为川芎、羌活;阳明经头痛,发于前额及眉骨处,引经药为葛根、白芷;少阳经头痛,发于头角,伴有目眩、口干,引经药为柴胡、黄芩;厥阴经头痛,痛在巅顶,引经药为川芎、藁本;太阴经、少阴经不上头,然痰气壅塞,清阳不升,头亦作痛。太阴经头痛,头痛如裹,肢体沉重,用苍术、半夏治之;少阴经头痛,痛而欲寐,用细辛、独活治之。个别头痛久不愈者,可选用活血通络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全蝎、蜈蚣、地龙等。

诊治头痛,还要借助科学仪器的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导致头痛的隐匿因素,特别是潜在的危险病灶。选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中医脏腑经络的辨证论治原则,不可“头痛医头”,随意用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等。还要注意病人的体质状况,体质虚弱者,可以对证加入补益之品,以免出现邪祛而正伤之弊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