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女,21岁,形体中等,面色黄白。2011年5月18日诊。
参加学校运动会时,经过2天的日光浴,整个脸及后项部发痒,有细小的红色点状突起,现已经3天。曾用盐酸西替利嗪片不效。平素手心易汗出,手足易冷,睡眠欠佳,入睡困难,便秘,一般不治疗,重时服番泻叶,服后便畅,但不腹痛,月经量少,仅3天,月经周期多推迟7~10天,无血块,剧烈活动时易心慌。舌苔薄白,脉正。
急则治其标,治痒为主,处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汗之:生麻黄5g,肉桂5g,杏仁5g,甘草5g,白芍15g,干姜10g,大枣5g,蝉蜕10g。3剂,煎服,每日1剂。嘱第一次服药时中午服,覆被蒙头致遍身微汗出,余剂不用发汗。因麻黄具有兴奋性,勿晚服,易致失眠。6月17日反馈:
3剂病愈,至今未发。
按:患者平素手心易汗出、手足易冷,形体中等,面色黄白,似柴胡体质;又兼入睡困难与便秘。综合两个方面,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较为合适,方中大黄可生用。同时,患者月经量少,仅3天即净,月经常推迟,血虚之象也。
但目前患者以面部过敏为主诉来诊,既不要求治疗睡眠,也不要求调理月经。
中医认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笔者之所以选择桂枝麻黄各半汤,其主要依据是《伤寒论》条文:“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文中非常明确,桂枝麻黄各半汤主治“不能得小汗出”与身痒,简单而实用。“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绝非虚言。
此外,中医认为,痒与血虚风燥有很大关系,加上患者月经量少,易推迟等,该案应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时,加入适量的当归、川芎等血药,其疗效可能会更佳。
笔者多次使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过敏性瘙痒,常配伍蝉蜕、地肤子、白鲜皮等祛风止痒之品,疗效确切,取效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