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麻黄一汤原文摘录、现代研究 附皮肤瘙痒症医案

浏览 7

【原文摘录】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临证发挥】

皮肤瘙痒症

孙某,男,46岁,农民。1997年12月14日初诊。周身皮肤瘙痒反复发作3年,冬春季节病情加重,经多家医院诊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曾以葡萄糖酸钙、异丙嗪、阿司咪唑片、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症状时缓时作,无明显改变。本次发作已用上述药物4d,仍周身奇痒,影响工作及睡眠。查见全身皮肤有大片搔抓痕、血痂,背部有成片的色素沉着。就诊时患者不断搔抓周身,苔脉正常。证属风邪入腠,久稽不解,内舍于络,与气血搏结。治宜宣发深伏之风邪,佐以养血。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加当归、鸡血藤、蝉蜕、全蝎。嘱停服其他药物,忌烟、酒、腥膻油腻之物。服5剂后,症状缓解,白天明显减轻,夜间稍有发作。效不更方,巩固治疗半个月,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编者按:老年性皮肤瘙痒证属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皮肤阵发性奇痒为特征,中医认为多因营卫不和,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或风湿蕴于肌肤不得疏泄而致,选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取其桂枝汤二份调和营卫,疏通血脉,祛除稽留不解之风邪;麻黄汤一份以散风(寒),通达经络,驱邪达表。二汤合用,可加强深入血脉透邪外出的作用。

【应用要点】

(1)在治法上,桂枝二麻黄一汤属于介乎桂枝汤的“发汗”与桂麻各半汤的“小发汗”之间。仲景在《伤寒论》第二十五条说“汗出必解”,因此当属于一般汗法。

(2)桂枝二麻黄一汤虽然表郁程度较桂麻各半汤重,但实际上是病情较轻,即正气较足,能够抗邪,因此服药上不用多次频服,而是“日再服”。之所以这样服药,一方面是因为病情较轻,另一方面亦是针对“一日再发”而考虑的。

【类方比较】

桂枝麻黄各半汤,为桂枝汤与麻黄汤一比一用量的合方,合方之后发汗之力较桂枝汤稍大,较麻黄汤缓和,是为发汗轻剂,解表而不伤正。桂枝二麻黄一汤,为桂枝汤与麻黄汤二比一用量的合方,其发汗之力较桂枝麻黄各半汤更小,可称微发其汗。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本为辛温轻剂,药物组成相同,仅因桂枝汤、麻黄汤的比例不同,其功效有“小发其汗”“微发其汗”之异,治证攸分,体现了量效关系。

【现代研究】

一、临床研究报道

(一)慢性荨麻疹

周海虹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32例,每日1剂,每日2次饭后服用,7d为1个疗程。经1~3个疗程治疗后,治愈1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

(二)夏季慢性腹泻

张红以桂枝二麻黄一汤治疗夏季慢性腹泻23例,疗效判定以大便次数减少至1~2次,大便成形即为取效。其中服药1剂取效8例,服药2剂取效13例,服药3剂取效2例。

二、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一)抗过敏作用

郭玉成实验表明,麻黄汤、桂枝汤及其相合方剂,对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小鼠皮肤瘙痒反应及对抗卵清蛋白血清所致皮肤过敏反应, 均有抑制作用, 说明其能阻断抗原与IgE结合, 从而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及释放活性物质,减轻或消除过敏症状。

(二)发汗作用

贾春华用大鼠足跖汗腺分泌计数法与组织结构法,依据汗腺腺泡上皮细胞分泌功能强弱评价标准,发现桂枝二麻黄一汤有一定的发汗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