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祖桂枝汤治疗胁痛(慢性乙肝)医案经验

浏览 6

李某,女,19岁,汉族,学生。右胁隐痛,大便时溏,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遂为家人相染),舌色正常、苔薄白,脉细弦。处方:桂枝汤原方。桂枝、白芍各10g,生姜3片,大枣6枚,炙甘草6g。10剂煎服。尽剂后胁痛减,复查表抗转阴。改理中加黄芪、枸杞子,10剂善后。

按语:刘师认为,现代医学慢性乙肝一病,按中医辨证多为肝脾同病。盖风木之气受邪,郁而不达,横逆乘脾。其治则不外两条,即木郁达之与“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本方桂枝辛散厥阴之邪,并补火生土,芍药酸柔平肝之逆气,且与甘草甘苦合用“有人参之气”戊己化土(陈修园)。日本江部洋一郎将桂枝汤常用于补肝气,疏肝气。故桂枝汤用之慢性乙肝亦有效。[曾斌芳,赵玉华.新疆中医药,2000,18(3):47]

按语:桂枝汤助阳助卫,尽可用之。阳气乃人体生机。《内经》云: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又云:“审察卫气,为百病母。”本方助阳助卫,实彰保命全形之要义。后世诸多以寒凉立论者,虽可去在标之邪,亦克伐生机,故应守根本。刘师广泛应用该方,未有因阳盛而“人口即毙”者。实因此方攘外安内,阴阳各半,极具调和之意也。现代研究亦证实,本方具有调节免疫,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肠胃蠕动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过敏性疾病、虚弱性疾病。

本方阴阳药几等,才具调和营卫、平衡阴阳之功。刘师认为应守先贤大法,剂量不得任意盈缩。于正邪纷争之时,疏邪扶正,不致失于偏颇。即使《伤寒论》

中桂枝汤变方极多,无论药味之增减,剂量之盈缩,遂成他方而主他证。

刘师认为,啜粥一法应分外感内伤,外感时啜热稀粥助发汗之力,中虚应啜温稀粥以谷力助中气。又认为忌五辛当是忌五荤,推想为仲景崇佛家意而设。非但指大小蒜、韭、芸薹、胡荽五辛,亦包括腥、膻肉类等。

刘师将桂枝汤遍用内、外、妇、儿各科诸疾,遍治胸痹、心悸、不寐、自汗、遗滑、外感、风疹、眩冒、乙肝、泄泻、咽痛、胸背痛、手臂痛、肢麻、斑秃、脑血栓、颈椎病、痹证、腹型癫痫等多种疾病。指出该方具有补内达外、调和阴阳、燮理营卫、扶正以祛邪、安内以攘外之功。临床凡见恶风、汗出、脉缓,而无阳盛、出血之征者,及逢太阴主事者,皆可用之。

(《刘继祖医论医案撷萃》)


相关文章